6月7日,在第二屆上海國際
碳中和博覽會上,普華永道發布了《綠色供應鏈白皮書》報告,該報告顯示,77%的受訪企業認為綠色供應鏈轉型成效是正向的,其中15%的調研企業表示"成本節降、明顯社會效益";62%的調研企業表示"成本提升,轉型成效良好"。此外,有54%企業會在未來3-5年持續加大轉型投入。
報告顯示,在氣候目標方面,近8成企業已制定2050年凈零排放目標,并意識到解決供應鏈中范圍排放將對實現碳目標至關重要,例如汽車、食品和快消行業82%-90%的
碳足跡屬于范圍。在ESG KPI與組織方面,75%的企業至少在一個供應鏈環節設置ESG KPI;70%企業擁有獨立的可持續發展部門,并增加綠色供應鏈團隊,其中研發、采購和供應商管理職能更受到企業重視。此外,近8成企業已與戰略合作伙伴共同推動綠色供應鏈轉型;具體而言,54%的調研企業已與部分戰略合作伙伴開展合作,23%的企業已與包括戰略合作伙伴及其以外的更多供應商開展合作。
普華永道認為,45%企業在采購與供應商管理環節實施至少一項的轉型舉措,綠色轉型舉措聚焦制定綠色采購標準、供應商ESG數據、供應商ESG監管。總體而言,綠色供應鏈轉型整體表現仍有進步空間。
在轉型思路方面,普華永道建議:第一、企業審視所處的位置以及評估自身供應鏈成熟度,各企業所處行業特點、 競爭環境 、自身供應鏈能力各有差異,所面臨的供應鏈復雜程度和風險水平也不盡相同,因此不同企業對于綠色供應鏈的目標和綠色升級路徑也應有所側重。第二、建議以一體化供應鏈體系為基礎,朝綠色價值創造型供應鏈升級,轉型關鍵成功要素是,需要從更全面的維度設計供應鏈策略,而不僅僅是聚焦局部某單一環節,根據普華永道的經驗,只聚焦點狀(某單一環節)的綠色轉型將難以實現價值創造。
普華永道相關負責人指出,當環境對人類提出新要求、當生活和商業順應環境變化時,融入變化并在順勢而為的過程中尋找機會即為上策。多重因素正持續推動著綠色供應鏈的轉型升級,包括:日趨嚴格的ESG披露要求;強勁的ESG表現越來越受到消費者,尤其是受年輕一代青睞;企業可以通過綠色轉型來發掘供應鏈降本增效的機會點等。
據悉,本次調研報告由普華永道可持續發展團隊聯合碳中和行動聯盟共同完成。普華永道對調研企業供應鏈ESG成熟度進行了排序,依序分為四個階段,起步者、追隨者、競爭者和領軍者階段。結果顯示,領軍者20%,競爭者40%,追隨者35%,起步者5%,6成調研企業為領軍者和競爭者,調研企業供應鏈ESG成熟度相對較高。此外,普華永道還于碳博會期間現場發布了《可持續解決方案》,這一端到端的獨有數字
化工具旨在助力企業準備鑒證就緒的可持續發展報告和
碳排放管理,協助企業優化可持續發展戰略和商業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