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首批中債綠色普惠金融債券指數基金提前結募,由浦發銀行、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中央結算公司“)主辦,嘉實基金聯合主辦的“綠色普惠金融債券指數基金發布會”,于近日在上海成功舉辦。多位領導和嘉賓齊聚一堂,對綠色普惠金融債券指基的誕生背景、面世意義,以及債券指數投資未來發展趨勢等進行了深入探討。
多方融合全面協作 共同書寫綠色普惠金融大文章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明確指出,做好科技、綠色、普惠、養老、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日前,證監會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指導意見》,更加具體地從多維度提出加大資本
市場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力度,支持證券基金及相關投資行業開發綠色投資產品。
目前,我國已形成特色化的普惠金融發展模式與綠色金融發展框架,并通過金融資源配置功能統籌協調綠色金融與普惠金融發展,為綠色金融尋找創新落腳點、為普惠金融奠定可持續基礎。首批綠色普惠金融債券指數基金的誕生,就是浦發銀行、中央結算公司、公募基金等通力合作的重磅金融成果,旨在共同完善債券指數生態圈,為做好綠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大文章貢獻各自應有之力。
談及首批綠色普惠金融債券指數基金的成立背景和意義,浦發銀行董事長張為忠在開場致辭中介紹,當前,我國正處于建設金融強國的關鍵歷史時點,綠色普惠益于生態、利于經濟、造福人民,做好“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浦發銀行作為國內系統性重要銀行,積極貫徹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通過頂層設計、產品創新、品牌塑造等舉措,持續豐富綠色、普惠金融產品體系,在2023年聯合中央結算公司隆重推出了“中債-綠色普惠主題金融債券優選指數”,并持續推動指數產品化,為市場提供信用資質佳、分散度高、流動性好、可跟蹤、可復制的投資標的,不斷完善綠色債券投資價值。
張為忠指出,首批綠色普惠金融債券指數基金的推出,既是資源的相互補充,更是價值觀的高度匹配。綜合型、特色型,中資、外資、合資等各類型公募管理機構都在積極布局、主動參與綠色普惠市場,為指數增添了更多的信心和動力。
浦發銀行副行長謝偉總結道,此舉不僅是浦發銀行對綠色普惠金融理念的踐行,更是對社會責任的積極擔當。“我們希望通過這一指數的發布,能夠引導更多資金流向綠色、普惠領域,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全力支持國家雙碳目標實現取得新成效”。
中央結算公司總經理徐良堆在致辭中也表示,“中債-綠色普惠主題金融債券優選指數”是中央結算公司與浦發銀行在普惠金融和綠色金融領域深化合作的重要成果,指數聚焦募集資金投向綠色、小微、三農、科技創新領域的高等級金融債,引導金融市場資金流向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相關領域,助力二者融合發展。
在嘉實基金總經理經雷看來,首批綠色普惠金融債券指數基金通過將綠色普惠研究及投資過程進行有效融合,在整個投資流程里充分考慮環境、社會以及公司治理因素,把對財務業績有重要影響的因素納入整個分析框架和投資決策流程中,深度引導實體經濟進一步可持續發展。該品種的面世,進一步豐富了綠色普惠金融領域的投資標的,意味著公募基金在綠色普惠的道路上邁出了新的步伐,象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又一創舉。
“碳”索創新 把握債券指數投資浪潮
針對指數化投資在推動綠色金融的作用,中債估值中心高級總監王超群在圓桌
論壇中表示,伴隨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風險偏好降低、低利率下投資收益預期的降低,市場逐漸進入“問久期要收益”、“問信用要收益”的階段。更低費率、運作透明的指數化投資發展前景廣闊,尤其是債券指數尚處于“年輕”的賽道。相關指數承載的功能如資產的分類、篩選以及投資策略的工具屬性,與助力“家國情懷”、踐行綠色普惠金融更相得益彰。首批綠色普惠金融債券指數基金的成立恰逢其時,未來中債估值中心將持續通過前瞻性地指數創新布局,幫助投資者將“家國情懷”落到實處,更好地貫徹落實國家戰略、支持實體經濟。
對于綠色普惠金融的發展趨勢,嘉實基金副總經理、聯席CIO程劍將其總結為三點:主要是國際標準的接軌統一、投資標的的擴容以及產品的創新未來將是大勢所趨,特別是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倡導可持續發展理念的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投資理念日益成為全球共識。低利率時代背景下,程劍強調:“財富管理的大時代剛剛開始,債券指數的大浪潮剛剛開始”。
展望未來,張為忠希望在未來發展道路上,能夠與市場各主體攜手并進,用金融活水潤澤發展綠洲,共建綠色與普惠相融合、相促進的金融新生態,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添磚加瓦,共譜“五篇大文章”的創新華章。經雷也指出,作為專業機構投資者,公募基金將繼續利用自身資源,跟隨浦發銀行和中央結算公司的步伐,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繼續扎實做好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貢獻力量。
風險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央廣網觀點。投資有風險,投資須謹慎。基金的過往業績及凈值高低并不預示其未來業績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以上內容不構成對投資者實質性的投資建議或公司最終的投資觀點,不應被接受者作為對其獨立判斷的替代或投資決策依據。重點關注方向僅為基金經理當前市場觀點,不代表基金未來長期必然投資方向。投資者應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產品資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認識基金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征,在了解產品情況及聽取銷售機構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期限和投資目標,對基金投資做出獨立決策,選擇合適的基金產品。以上內容并非對相關證券或市場的完整表述或概括,任何所表達的意見可能會更改且不另外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