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怎么緩解中國能源問題的現實壓力?

2015-2-11 15:23 來源: 易碳家-中國碳交易網 |作者: 王軍

       最近,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凈進口國。中國經濟的體量以及未來中國對能源的巨大需求,包括石油在內的能源問題,將是中國政策制定者需要特別研究解決的一個問題。

       能源事關現代經濟的各個環節,其重要性自不待言;全球能源消費統計顯示,人類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可耗竭的化石燃料。因此,積極尋求新的可再生能源和其他新型替代能源就成為世界各國優先考慮的戰略重點,也是一國能否贏得全球競爭力的關鍵環節。而且,能源與其他一些問題密切相關。例如,大量科學證據顯示全球氣候變化是由人類過度排放的溫室氣體造成的。因此,要減緩氣候變化就必須降低碳排放,而降低碳排放就必須減少化石燃料的消耗。能源問題與其他問題的相互牽扯,加大了解決能源問題的難度。

       在中國,要解決能源問題,簡單地說就是開源節流。“開源”是指技術進步帶動的新型能源的開發與應用,“節流”則是指提升能源綜合利用效率,二者都離不開技術進步。

       但中國現在的能源綜合利用效率很低。數據顯示,中國能源強度一直較高,約為日本的8.6倍,比其他一些發達國家高出許多。而能源強度恰恰體現了單位GDP消耗的初級能源數量。說明中國能源利用技術水平低,亟待通過技術進步加以改進,特別需要對高耗能、高污染和高排放行業盡快實行戰略性重組。

       碳排放強度是一個將能源消耗和氣候變化聯系在一起的指標,它衡量的是單位GDP的碳排放數量,最大特點是把造成氣候變化的碳排放與能源利用效率結合起來。碳排放強度的高低可揭示出一國使用清潔能源的程度。據權威機構的研究,包括中國在內“金磚國家”由于經濟快速發展,呈現出碳排放強度較高而人均排放水平較低的情況。除巴西以外,中國、印度和俄羅斯由單位GDP排放量衡量的碳排放強度都較高。

       從某個角度來看,碳排放強度可為產業轉型提供依據。例如,中國限制高耗能和高污染產業發展的努力最后都可體現為降低碳排放強度的行動。通過降低碳排放強度,我們可以減少排放從而實現減緩氣候變化的目標,而這也正是低碳產業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國政府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做出了到2020年將單位GDP碳排放強度大幅降低40%以上的承諾,中國將有一段時間都把降低碳排放強度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作為經濟增長中的一個關鍵環節,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因為21世紀綠色能源和新能源開發利用相關產業可能是一個比信息技術更大的產業。

        中國的新型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方面也表現欠佳。有學者指出,工業發達國家對化石能源無休止的掠奪式消費是導致目前氣候變化和能源緊張的罪魁禍首。人類長期享受的能源盛宴已經結束,現在是采取行動結束“能源肥胖癥”的時候了,因為只有在能源消費上進行“減肥”才能確保人類未來的長期繁榮。

       資料顯示,中國運行反應堆無論是數量還是發電量都遠落后于主要發達國家。法國核反應堆提供的電力占全國電力的近78%,遠遠高于中國的1.43%。另外,中國核反應堆還存在運行效率不高的情況,中國運行反應堆數量和比利時相當,裝機容量也較為接近,但提供的電能卻相距較大。在四個“金磚國家”中,中國核能方面的表現不及俄羅斯,甚至還不如印度。不過,有跡象顯示,中國正努力通過發展核能等清潔能源來扭轉當前對煤炭的過度依賴。這不僅是化石燃料稀缺性加劇的必然選擇,也是對中國自身經濟安全有利的選擇。

        長久以來,很多人都認為影響并決定一國能源戰略的核心因素是自然資源稟賦。其實,這樣的觀點并不全面,因為它忽略了全球化的意義和作用,特別是技術所扮演的角色。在全球經濟日趨一體化的今天,一國實際上能夠擺脫自然條件的不利影響,實施和推行一種高效、清潔和低碳的能源戰略。例如,自然條件遠不及中國的一些國家如日本和韓國在核能發展方面走在了中國前面,其經驗頗值得借鑒。解決能源問題離不開經濟中最重要的載體即產業,現代產業的核心是技術,因此,新能源技術是解決能源問題的關鍵所在。

       要對高耗能和高污染產業實施轉型和升級,調整中國不合理的產業結構。中國鋼鐵產量雖居全球首位,但由于產業集中度低于發達國家,導致鋼鐵業效率整體低下。其他行業如有色金屬、水泥玻璃以及造紙等都存在與鋼鐵類似的特點,這些行業過去幾年產業集中度非但未得到提高,相反更加分散了。如果這些高耗能和高污染產業得不到調整,那么,能源問題的解決還將是一句空話。

       最近幾年,中國能源消耗總量和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增加很快,能源強度和碳排放強度呈上升趨勢,成為與美國并列的能源消耗和排放大國。國際能源署(IEA)針對中國煤炭清潔利用的一份報告稱,煤炭作為中國首要的能源占到其初級能源生產和消費的70%以上,這樣的比例遠高于世界許多國家,也高于世界煤炭利用的平均水平,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煤炭還將繼續占據這種位置。由于煤炭被公認為是“骯臟”的能源,其生產和消費過程都會釋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這增加了中國減排的難度,因為中國總的排放量還將繼續增加。

       國際能源署預測,2030年中國三種主要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將占到全部能源需求的84%,與此同時,二氧化碳的排放將在2005年的基礎上增加57%。因此,中國應加快技術升級的步伐,尤其是要通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實現減排和低碳的要求,否則,中國大幅降低碳排放強度的國際承諾也將難以兌現。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早已成為中國政府和學界的共識,但加快產業轉型的步伐進而實現中國經濟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基礎的發展模式也不能停留在紙面上。問題的關鍵就在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創建清潔能源結構,核心是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發展觀的轉變,努力實現經濟發展和保護環境的“雙贏”。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未來中國能源問題的解決還應加強國際能源合作,特別是積極參與全球能源新規則的制定。因為無論從能源消費還是從能源貿易量上看,中國都位居世界前列。通過與世界各國開展能源合作,中國要努力將其他領域業已形成的比較優勢轉化為能源方面的優勢,從而為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提供可靠的物質保證。

       中國能源問題與產業轉型關系密切,相互掣肘。政策制定者需統籌規劃,以中國產業轉型升級為突破口,才能緩解能源問題的現實壓力。

(文章來源:FT中文網 作者單位:中國天則經濟研究所)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