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新華社報道,新加坡
航空公司一架客機21日在飛行過程中遭遇嚴重氣流顛簸,隨后在泰國曼谷素萬那普國際機場緊急降落。事故造成1人死亡、數(shù)十人受傷。機上沒有中國乘客。
專家指出,航空事故多與湍流相關,但是鮮有導致重大傷亡。未來,受氣候變化影響,嚴重湍流事件將變得更加頻繁,乘坐飛機時系好安全帶至關重要。
現(xiàn)場“極其恐怖”
據(jù)新航稱,這架波音777-300ER型客機由倫敦飛往新加坡,機上載有211名乘客和18名機組人員,途中遭遇嚴重氣流顛簸,備降泰國曼谷的機場。
此前,多家泰國媒體報道事故造成2人死亡,后來確認1人死亡。死者為一名73歲的英國籍公民,疑似心臟病發(fā)作身亡。
據(jù)一些乘客講述,遭遇氣流時,機艙內(nèi)的人員和物品或被拋擲或被掀翻,場景“極其恐怖”。
現(xiàn)場照片顯示,氧氣面罩和面板懸掛在客艙天花板上,行李散落各處,餐食和飲料潑灑一地,一片狼藉。
有乘客表示,最初幾秒鐘仿佛聽到可怕的尖叫聲和像“砰”一樣的重擊聲。
乘客扎夫蘭·阿茲米爾說,沒有系安全帶的人立即被拋向天花板,有的人撞到行李艙,有的人撞到座位上方的面板,有的人被撞得頭破血流。
新加坡航空公司被業(yè)界視為安全標桿,除了2000年發(fā)生一起致命墜機事件外,近年來未發(fā)生過重大事故。事發(fā)后,新航首席執(zhí)行官發(fā)視頻致歉。
危險的“晴空湍流”
坐過飛機的人都有這樣的體驗,遇到氣流時常有顛簸感,空乘也會提醒乘客系好安全帶。
氣流通常也被稱為“湍流”。湍流由大氣不規(guī)則的流動引起,大多發(fā)生在不同速度、方向或溫度的氣流相遇之處。雷暴天氣、噴射氣流、急流、溫度變化、地形因素等都會造成湍流。
大多數(shù)湍流很溫和,僅會造成飛機輕微晃動或下降。然而,遇到“兇猛”湍流時,飛機會出現(xiàn)劇烈顛簸,高度也可能會急劇變化,甚至短暫失控。
其中,“晴空湍流”(Clear Air Turbulence,簡稱CAT)尤其危險。這類湍流通常“藏”在看似萬里無云的晴空中,無跡可尋,連雷達也監(jiān)測不到。太平洋上空是出現(xiàn)晴空湍流的主要地區(qū)之一。
一些航空專家、氣候?qū)<艺J為,新航此次遭遇的可能是晴空湍流。
一個明顯跡象是,客機突然從高空11280米急速墜落,直至9450米才維持高度,相當于在4分鐘內(nèi)“斷崖式”墜落1830米。
香港氣象學會發(fā)言人梁榮武分析,只有兩種情況會導致飛機在短時間內(nèi)急墜。一種是遇到惡劣天氣,例如雷暴或臺風等。但泰國目前沒有遭受臺風,而飛機上的雷達亦能預測到雷暴云,因此惡劣天氣的可能性較低。另一種是遇到晴空湍流,飛機才會如此劇烈顛簸和急墜。
不過,梁榮武強調(diào),赤道一帶全年都會出現(xiàn)強對流,需要航空公司透露更多信息才可判斷。
美國國家
運輸安全委員會的數(shù)據(jù)顯示,航空事故多與湍流相關,約占三分之一以上。
航空安全專家指出,湍流可能會對乘客造成危險,但是迄今為止較少造成重大傷亡。
專家還指出,嚴重的湍流不僅會對乘客造成傷害,還會對飛機造成損傷。
不過,鑒于現(xiàn)代飛機的設計建造標準相當嚴格且高度注重安全性,飛機不太可能被湍流摧毀。
氣候變化加劇湍流?
英國雷丁大學去年一項研究顯示,受氣候變化影響,未來可能會出現(xiàn)更多的嚴重湍流。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1979年至2020年間,世界最繁忙的航線之一北大西洋航線的嚴重湍流增加約55%。原因在于
碳排放導致氣候變暖以至于高海拔地區(qū)的風速發(fā)生變化。
該研究還發(fā)現(xiàn),北大西洋和美國大陸上空的湍流增加幅度最大,歐洲、中東和南大西洋上空的湍流也大幅增加。而且,湍流的增加幅度超過了氣候模型對當前全球變暖水平的預期。
最近發(fā)表在《自然氣候變化》雜志上的另一項研究也表明,氣候變化正在扭曲急流(強氣流),使高層大氣中的強風速度變得更快。
英國雷丁大學大氣科學教授保羅·威廉姆斯警告,如果放任氣候變化發(fā)展,未來幾十年嚴重湍流事件可能會增加一倍甚至三倍。
專家建議,由于一些危險湍流不可預測,系好安全帶非常重要。“這是生死攸關的
問題。”美國空乘協(xié)會主席薩拉·尼爾森說。
此外,乘客還可以在免費網(wǎng)站Turbli.com上查看航班的湍流預報,以便掌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