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轉型,
節能攻堅”——5月13日至19日,第34個全國節能宣傳周如約而至。福田區機關事務管理局積極組織全區公共機構圍繞節能降碳、綠色生活創建等行動開展宣傳,倡導全社會為加快綠色低碳發展、建設美麗中國貢獻更大力量。
近年來,福田區始終積極踐行并落實國家針對節能
減排與“雙碳”工作所下達的各項重要指示精神,積極推動節能降碳、節水護水、反食品浪費、生活垃圾分類、塑料污染治理等多項重點工作落地,不斷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使福田區在能源支出總量上持續削減,管理效能上不斷加強,成功實現了綠色低碳的既定目標,相關成果在央視《新聞聯播》報道。
前不久,福田區委大院先后獲評國家級“綠色低碳公共機構”“國家水效領跑者”等榮譽。福田區委大院為全國樹立了超大型城市中心區公共機構
碳中和標桿,為全國提供了公共機構積極運用新質生產力賦能機關事務工作的新案例。
由“單一”到“全面” 推進公共機構低碳化
“全區44家黨政機關全部創建為節約型機關,創建率達到100%。推進轄區129家公共機構開展近零
碳排放建設。綠色科技創新、數字化轉型、清潔能源使用……越來越成為各行各業實現生產方式節能降耗的共識。”福田區機關事務管理局主要負責人介紹說。
福田區委大院近零碳機關建設項目被列為第六屆亞太能源監管
論壇、全國綠色低碳公共機構方案、第二十五屆高交會的示范點、2024年廣東省應用場景機會清單、廣東省首批碳達峰碳中和試點、
深圳市碳達峰碳中和優秀案例等。實施光伏“宜鋪盡鋪”,空調、照明等設備“應替盡替”,完成黨政機關5萬平方米節能降碳改造,實現年節約用電650萬度,減少二氧化碳2932.8噸,同時購買344.53度綠電,實現綠電價值和環境價值最大化。此外,加速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嚴格執行公務用車更新購置審核,新能源汽車占比高達98%。持續優化新能源汽車使用環境,充分利用福田區委大院得天獨厚的條件,引入行業最先進的600千瓦全液冷超充,配置1座“一秒一公里”超級快充站,實現“一杯咖啡,滿電出發”,配建3個車網互動站(V2G),實現將光伏發電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電源。
由“合作”到“融合”
實現多方共贏經濟化
“首個黨政機關合同節水項目、首個近零碳排放機關建設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簽訂”……福田區創新合作新機制,采取“政府打包招標+國企總體投資+民企建設運營”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實現社會全額投資。福田區委大院“光儲超充、車網互動”一體化停車場示范站以“五最”模式(最安全的儲能設備、最快的超充、最先進的V2G技術、最高效的柔性增容、最智能的虛擬電廠)成為國內要素最齊全、技術最先進的新能源展示場,吸引大批企業紛紛前往,半年來接待國內雙碳企業商家代表327批次,國外商家代表69批次,黨政代表100批次,有力推動福田雙碳經濟的發展,吸引華為數字能源、港華能源國際等參觀考察500余次,促成企業意向合作金額超10億元。
福田區創新推出“低碳超市”,與“雙碳”
政策聯動,為福田的新能源企業找
市場,為節能產品找銷路,為低碳服務找場景,為優秀項目找資金,吸引眾多新能源企業落戶福田,共同助力福田區公共機構節能改造。
與此同時,充分發揮近零碳機關建設的經驗優勢,為博羅、茂名、高州公共機構光伏和儲能建設輸出經驗、輸出標準,加快推廣“政府打包招標+國企總體投資+民企建設運營”合同能源管理先進模式。
由“治理”到“智理”
打造數字場景多樣化
節約用水量:“7月2415m3、8月3162m3、9月4761m3……”智能遠傳物聯網傳系統大屏幕上顯示著福田區委大院內辦公清潔用水、食堂用水、空調用水、綠化用水、宿舍用水等各項用水數據,除用水量的變化趨勢,還有用水預警等各項技術指標。借助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前沿技術,對標分析各樓宇用水量,福田區委大院實現了用水的全程監控和精細化管理。同時將滲漏探測技術與加強供水管網改造相結合,實現漏水及時報警與定位,減少跑、冒、滴、漏現象的發生,并和能源管理平臺相互融合使用,為節能改造、節能管理提供高效的數據支撐。
以時代先進科技武裝機關事務,探索“AI+機關事務”新場景,探索“大模型”與機關事務結合的可能性。創新能源管理監測流程再造,綜合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化技術,開啟“數字機關”服務保障新場景,集成辦公區域監控系統、人臉識別、公務用車智能化管理系統等,全面歸集機關事務領域各類服務資源,實現業務線上高效辦理、精準管理和有效監督,實現機關事務管理一體化、服務線上化、決策科學化,進一步降本增效。創建全市首座公共機構虛擬電廠,虛擬電廠參與全市能源調度,一次全額響應可套利4200元,儲能峰谷套利可達30000元/月。建設我市首座公共機構虛擬電廠,實時可調節能力為300kW,用電負荷高峰期間的壓降效率由24小時以上縮至3分鐘以內,實現新型能源的柔性調度管理和能源互濟,實現機關能源資源及碳排放數據“可測、可視、可控”。實現能源管理平臺相互融合使用,取長補短、交叉驗證,提高數據分析能力,為節能改造、節能管理提供高效的數據支撐。
由“節約”到“集約”
提升綠美機關精細化
緊緊圍繞轉變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模式,積極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循環高效利用,全面落實綠色采購政策,“綠化”采購流程標準,開展合同節水改造、垃圾分類示范點、綠色食堂、節約型機關建設。
引入節水新技術、新產品,開展空調設備冷卻系統、老舊供水管網等節水改造,實現水計量率100%、節水器具普及100%、年節水量為30038m3,節水率達12.14%。打造垃圾分類示范點,統一規范配置垃圾分類硬件設施1268個,實現機關事業單位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分類覆蓋率達到100%,引入先進的垃圾就地處理機,無害化處理餐廚垃圾,變成可堆肥的物料供給綠植吸收,實現循環利用。推行就餐預約系統,真正實現按需備菜,控制食材總量,食材浪費率下降9.6%,廚余垃圾量下降12.5%,提升光盤成效。充分運用“網上公物倉”系統,盤活了閑置多年的辦公設備和家具,實現實時供需對接、高效流轉。
持續挖掘綠化空間,優化機關綠色生態。創新“樹木家庭醫生”大院生態環境建設保護機制,聘請專家團隊擔任首席技術顧問,對各類樹木實施一樹一檔、一樹一策、一樹一醫生“三個一”的樹木跟蹤管護模式。截至目前,區委大院綠地面積2.2萬平方米,占比超五分之一,在全市黨政機關中位居前列。同時,做好“百千萬工程”,相繼與惠州博羅、茂名、高州等地開展特色產業幫扶協作,整合特色農業資源,在福田區委大院規劃建設“福茂百果園、福博百香園、福潮單樅林”,引種茂名“五棵樹”,引進幫扶地特色果蔬菜品。
由“有序”到“有范”
加快綠色低碳標準化
緊跟國家、省、市機關事務標準化建設步伐,全領域推進標準化建設。聚焦近零碳機關建設,研究形成《深圳市近零碳機關標準化建設》地方標準,彌補深圳市零碳排放機關標準的空白,為“近零碳”黨政機關創建與評定提供明確的標準。
福田積極構建管理新機制,融入日常考核。如在節水制度方面,把用水管理與能源審計機制融合,創新管理機制;設置節水管理員,每天專人巡查供水設施,實現動態監控。除此之外,還建立健全巡回檢查、設備維護、用水計量等用水管理制度,實施節水計劃和年度用水計劃,強化目標責任管理和考核,完善規范用水記錄,加強用水總量控制和效率評估等制度。
充分發揮公共機構在全社會節能中的表率作用,編制《福田區公共機構節能管理辦法》《福田區公共機構辦公區用水管理制度》和《行為節能指引》。聚焦流程管控、服務品控,編制《機關食堂(餐廳)管理辦法》《政府采購管理辦法》《公務車輛管理辦法》等多個規范,實現機關事務綠色低碳標準化,優化機關服務流程。依托數字機關平臺,推進公共機構節能、零碳食堂、零碳車隊等重點業務板塊的信息化平臺建設升級,將標準化與數字化相融合,建立標準化的服務流程,實現機關綠色低碳化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