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融資工具發展的關鍵點
綠色融資工具發展的關鍵點
第一,出臺有效的激勵
政策和設計風險分擔機制,刺激綠色信貸的發展。在現有金融體系下,綠色信貸在我國綠色融資結構中仍將長期占比最大。目前我國綠色信貸占總貸款比例不足8%,規模較小,且還存在“貼標簽”現象。由于風險較高、收益不確定,銀行缺乏推動綠色信貸的動機。為此,應出臺有效的激勵政策,并設計有效的風險分擔機制。包括:一是資本監管政策優惠。比照中小微貸款,在存貸比、風險權重、不良率容忍度等方面給予銀行的較大政策優惠,例如,對綠色貸款不納入存貸比分子的計算范圍、適用75%的優惠風險權重和資本監管要求、允許金融機構相關綠色信貸資產稅前計提撥備。二是擔保和貼息。地方政府可安排專項資金設立擔保基金,給企業綠色信貸進行擔保,或給企業部分或全額貸款貼息,從而降低融資成本和貸款風險。三是設計有效的風險分擔機制,可仿效國際金融公司CHUEE的風險分擔機制,由清潔發展機制基金或設立地方政府基金,對綠色信貸進行第一損失風險分擔,降低銀行的放貸風險。
第二,大力推動綠色債券的發展。債券有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和企業債券之分,特別適合為低碳發展所建設的基礎設施提供長期的資本支持。綠色債券是我國當前金融
市場發展環境最為適合的工具,雖然前期的增量投資較多,但在基礎設施運營期內往往可以實現成本回收,可在基礎設施建設、可再生能源、
節能環保的各類項目中使用。我國具備成為全球綠色債券主要市場的環境和條件。從發行主體來看,可以發行綠色政府債券,包括綠色國債和綠色地方債、綠色金融債,以及綠色企業債,而企業債又分為綠色公司債券和綠色企業債券。
第三,逐漸改變以債權工具為主的融資結構,推動股權融資工具及風險緩釋工具的發展。簡化綠色企業IPO或再融資審核程序,適度放寬綠色擬融資企業募集資金的限制,對符合條件的新三板掛牌綠色企業率先進行轉板試點,以鼓勵綠色企業掛牌和上市。此外,開發綠色風險緩釋工具,例如融資擔保、融資租賃、綠色資產證券
化工具。綠色信用擔保將信譽證明和資產責任保證結合在一起,擔保人提供擔保,以提高被擔保人的資信等級來獲得融資,擔保人也可以憑借其在綠色領域的特殊表現,獲得擔保提高資信等級,從而緩解綠色環保企業融資資信不夠的困境。綠色租賃融資是值得探索的創新融資工具,租賃公司購買企業的大型環保設備等綠色資產,再租賃給企業,以承租人占用融資成本的時間計算租金。此外,銀行可建立綠色信貸資產池,適時開發綠色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
第四,重點關注互聯網金融在綠色低碳領域的運用。可利用互聯網金融公司受眾面廣的渠道優勢,將綠色融資模式推廣到市場和大眾。首先,發展“
碳中和”小額信貸。鼓勵申請小額貸款的企業花少量資金購買
減排量實現碳中和,并獲得信用評級的加分。其次,發展以綠色環保為門檻的信貸。借款企業購買
碳減排份額,作為資信擔保,對于符合規定綠色環保標準的企業給予貸款利率上的支持。再次,以互聯網金融公司為平臺進行低碳項目眾籌。發揮互聯網金融渠道優勢,吸納社會資金,補充綠色信貸資金來源。此外,可將互聯網金融公司的綠色信貸資產打包出售,進行資產證券化;或者,企業以碳資產作為抵押向互聯網金融公司進行貸款,互聯網金融公司再將碳資產以某種方式進行證券化。
第五,培育綠色機構投資者。建立我國的綠色投資者網絡,通過能力建設提高現有機構投資者的綠色投資意識,同時,構建多元化的綠色基金體系,創新綠色機構投資者。一是建立公共綠色基金,并下設周轉綠色基金,為地方商業銀行等投資者提供免息貸款額度,使銀行能夠向低碳項目提供低息貸款。二是建立混合綠色基金。包括政府引導綠色基金,技術基金以及行業綠色基金。三是建立私人綠色基金。采用更為靈活的投資方式,傾向于參與低碳領域高利潤領域的競爭甚至投機。(作者任職于中央財經大學氣候與能源金融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