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8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氣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國氣象研究取得新發現:最近十年,我國形成暴雨災害“南北并重”格局;高溫災害致災危險性增強;需要關注臺風對華北和東北地區的影響。
于2020年啟動的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已經完成。此次普查,中國氣象局完成了1978-2020年全國范圍內的337個市、2764個縣和86個特殊區劃范圍的10種氣象災害過程的致災數據收集分析,形成了32類致災因子數據,總計條數664萬余條。同時,形成了由5000多個全國性重大氣象災害歷史事件組成的數據庫。
“我們對這些成果進行了深入分析,取得了一些新的發現。”中國氣象局預報與網絡司司長梁豐表示。
她具體介紹,近年來北上臺風活躍、災害影響較大,需要更加關注對華北和東北地區的影響。極端降水發生頻次和強度都顯著增加,特別是最近十年,北方地區局地強降水致災強度趨強,形成了暴雨災害“南北并重”的格局。高溫災害發生頻次和強度顯著增加,高溫災害致災危險性增強。復合型低溫災害的影響要比單個低溫災害事件影響更明顯,要特別關注。
梁豐表示,將根據普查成果推動修訂氣象災害應急預案,調整應急響應啟動標準,提高應急聯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并聯合其他部門,更新各種次生災害的氣象風險預報預警指標,提高風險應對能力。
此外,還將此次普查成果應用于重大工程選址和可行性論證,以及地方區劃編制,降低氣象災害風險的影響;聯合保險行業根據普查數據修訂保險指數產品,調整定損標準,優化保險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