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氣候變化
問題日益嚴峻,綠色發展已成為當今社會的重要議題。商場和企業作為能源消費的重要場所,其綠色轉型的步伐也愈發加快。近日,記者發現上海部分商場和各類企業拓展建設了自有的
碳普惠場景,引導消費者和員工踐行更廣泛的低碳生活和商務行為。
上海市于3月1日發布《加快提升本市涉外企業環境、社會和治理(ESG)能力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明確提出,上海市未來會加大ESG理念宣傳力度,支持行業協會、社會組織和機構等舉辦各類ESG活動。
其中,代表環境的“E”是最直接應對氣候變化的要素,而綠色發展的核心就是低碳,控制二氧化碳等的溫室氣體排放。近些年,碳普惠作為一項創新性自愿
減排機制,將公眾的個體行為通過可量化的數據納入綠色發展的框架中,給予了個體為“雙碳”目標作出貢獻的具體途徑和激勵,從而逐漸為人熟知。
在此背景下,部分商場和各類企業拓展建設了自有的碳普惠場景,引導消費者和員工踐行更廣泛的低碳生活和商務行為。據悉,多家上海大型綜合商場及地產商已經行動起來,舉辦線下綠色活動,大力宣傳可持續生活理念,傳播低碳知識。
上海新天地開發上線了消費者“綠心”會員碳賬戶,在線下結合綠色餐廳大賞活動,推廣有機低碳的餐飲經營。目前,“綠心社區”內上線的場景包括“步行減碳、綠色餐廳消費、自帶杯打卡、新能源停車、光盤打卡”,其中,綠色餐廳消費板塊內,超過2000家商戶上線。
該會員碳賬戶被應用至位于上海的另一商場——瑞虹天地,今年世界地球日前后,該商場通過現場搭建“不碳氣”能量站,宣傳低碳生活和消費活動。
“綠心社區”的上線為商業與消費者之間搭建了一條綠色的通道,令可持續行為可積累、可觸達、可量化、可兌換,培養消費者從意識、認知到生活方式邁向綠色的轉變。
記者在現場看到,該能量站內設有科普和答題競賽,市民可用活動中獲得的積分兌換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下的
碳減排項目份額,切實參與到生活
碳足跡的抵消上。
瑞虹天地的活動現場也結合了公益項目“舊鞋新生”的相關展陳,通過展示利用舊鞋回收的顆粒再造學校操場的,讓市民感受循環利用的益處。
此外,上海的
香港置地集團、中信泰富廣場等也推出多個低碳場景,消費者可以通過參與綠色活動、綠色消費等方式積累碳減排量,形成個人碳賬戶,進而享受綠色消費的優惠和獎勵。
業內人士表示,這些碳賬戶產品的涌現,不僅豐富了綠色消費的
市場,也推動了整個行業的創新與發展。
除了商場,當前,一些大型企業也在員工端建立了碳賬戶,在商務端推行低碳實踐,根據自身經營狀況,建立特定的低碳行為場景,如差旅、線上會議、節電、節紙等,以企業體系內的碳普惠設計鼓勵員工參與,降低整體溫室氣體排放量。
西門子就是其中一家企業,去年西門子與妙盈科技綠喵碳普惠團隊合作,通過升級APP端員工碳賬戶,以此向員工傳遞關于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的知識,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
西門子方相關負責人表示,該碳賬戶上線以來,員工對于能夠記錄和量化自身綠色行動的功能表現出了興趣,他們通過打卡日常低碳任務來跟蹤自己的綠色行為,也會通過完成日常低碳答題來持續學習相關知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