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應對氣候變化是一場馬拉松

2024-4-29 11:19 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

近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和北京證券交易所發布“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以下簡稱“指引”),自2024年5月1日起實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指引”第三章《環境信息披露》中,“應對氣候變化”不僅被列為首個議題,且對應條款有近十條,是所有議題中條款最多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不難理解,企業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在應對氣候變化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因為氣候變化可能會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帶來各種風險和挑戰,如供應鏈中斷、市場需求變化等。通過披露相關信息,企業可以更好地識別和評估這些風險,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保障企業的穩定發展。

之前,企業在披露相關氣候信息時,面臨諸多問題,如自身行業、業務規模、所在地域存在差異,需要披露的氣候相關信息沒有統一標準,沒有明確的披露規定。而“指引”實施后,公司需要根據指定內容規范披露,這無疑讓企業面臨一些挑戰——這些挑戰包括情景分析、氣候適應性評估等。

近日,商道融綠董事長郭沛源博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分析說:在氣候信披方面的挑戰主要有兩個,一是碳排數據,比如范圍3(注:指一個組織在其價值鏈上下游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的測算;二是情景分析,因為很多企業并不熟悉這個概念。那么,企業該如何應對這兩個挑戰?郭沛源認為,可以從能力建設和建立共識兩個方面發力。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高級學術顧問、中財綠指首席經濟學家施懿宸日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市面上能提供情景分析或壓力測試服務的第三方機構比較少,建議可以由中上協牽頭,開展相應的培訓;其次,交易所可以搭配“指引”再推出一個“操作守則”,方便和規范企業開展實際工作;最后,建立配套的懲罰機制,對數據作假或者有“漂綠”行為的企業進行懲處。

氣候變化信披內涵:幫助企業實現有序轉型

應對氣候變化已是當下全球最為關注的焦點之一,不少國家或組織建立了相應的信息披露框架,以全面評估企業在這一議題上的表現是否符合可持續發展價值觀。據了解,當下使用范圍最廣泛的是TCFD(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推出的信披框架,其中包含“治理”“戰略”“風險管理”以及“指標和目標”四大部分。

“指引”同樣對氣候變化議題賦予重要地位。“指引”在第三章《環境信息披露》中,將“應對氣候變化”列為首個議題,并列出了相應的9個條款,是所有實質性議題中條款最多的。其中的第二十一條提出:“披露主體除按照本指引第二章的規定披露應對氣候變化相關治理,戰略,影響、風險和機遇管理,指標與目標等內容外,還應當按照本節規定披露應對氣候變化的相關信息。”

從上可以看到,“指引”的氣候變化信披框架,與TCFD框架在較大程度上保持一致,充分凸顯出與國際標準相融合的特點。

郭沛源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氣候變化議題在國際上是比較熱點的問題。國外一般稱為“氣候變化”,國內一般視為與“雙碳”相關。提到“雙碳”,它對企業將產生方方面面的影響,其中既有風險也有機遇,對于多數企業來說,可能涉及如何在整體能源轉型過程中實現企業自身的有序轉型。

愷英網絡董事、副總經理騫軍法近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不同行業的企業,具體的措施會不一樣,有些在于減排,有些在于節能等方面。同時,他認為,企業越早更新思想和設備,就能越早做好長短期過渡。

氣候適應性評估:專家建議企業從定性披露開始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第17號——可持續發展報告(試行)>起草說明》對氣候變化議題的披露還進一步補充強調,上市公司應當進一步披露氣候適應性、轉型計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減排措施、碳排放相關機遇等事項。

同時,深交所還鼓勵有條件的公司披露溫室氣體范圍3排放量、采用情景分析等方式進行氣候適應性評估、聘請第三方機構對溫室氣體排放等數據進行核查或鑒證等。

此外,“指引”對情景分析作了詳細解釋:“情景分析是指在不確定的條件下,確定和評估未來事件的潛在結果范圍的過程和方法。就氣候變化而言,公司可以使用氣候相關情景分析,評估氣候變化的物理風險和轉型風險可能如何影響其未來的業務、戰略和財務狀況。”

盡管“指引”給出了相關的披露方向,但對于此前未開展過相關工作,或者公司業務與氣候關聯度較低的企業而言,如何進行評估、測算、核查?這些都是實際的挑戰。

騫軍法對此表達了相似的觀點。他認為,國內企業在披露氣候相關信息時,面臨標準選擇的問題,而當下,只能依據國際標準。因此,他“希望國家層面能盡快下發中國特色ESG指標體系,(這)將有助于企業落地相關計劃”。

在郭沛源看來,氣候信息披露方面普遍存在的挑戰主要有兩個。

第一,是溫室氣體排放數據核算方面。郭沛源分析說:“有的公司可能連范圍1(注:一個組織自身產生的直接溫室氣體排放)、范圍2(注:一個組織外購能源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都沒算過;有的公司可能算過范圍1、范圍2,但那些價值鏈比較長的行業,比如汽車、金融等,如何計算范圍3,這無疑是一個難點。針對這個問題,應該讓企業逐步去熟悉、開展相關能力建設,并且需要有一些排放因子庫或者一些具有公共屬性的測算平臺、工具,提供給企業使用。”

他繼續介紹道:“第二是情景分析。針對氣候變化議題,目前國際上的主流分析方法是情景分析。但對于很多公司來說,情景分析還是一個不太熟悉的概念。所以,也需要企業建立一個共識,意識到這是一個逐步清晰的過程,不可能一下就做到非常精確和量化。企業一開始可以從定性表述入手,實現由易到難的過程。”

郭沛源補充解釋說,這個過程需要平衡速度,像是一場馬拉松。“馬拉松距離長,這就意味著不是起步最快的人會最先到達終點。所以,往往是有節奏,還要有毅力,才能到達目的地。”他認為。

全國人大代表、廈門國家會計學院教授黃世忠在今年3月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曾建議,我國可以借鑒國際上廣泛運用的《溫室氣體規程》的做法(特別是組織邊界和經營邊界的確定方法),盡快修訂溫室氣體核算和報告標準,并定期更新和公布排放因子。

最后,施懿宸提了一些建議:目前市面上能提供情景分析或壓力測試服務的第三方機構比較少,建議可以由中上協牽頭,開展相應的培訓;其次,交易所可以搭配“指引”再推出一個“操作守則”,方便和規范企業開展實際工作;最后,建立配套的懲罰機制,對數據造假或者有“漂綠”行為的企業進行懲處。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