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前連續五日上漲的基礎上,4月24日,碳價上漲0.99%,至100.59元/噸,盤中最高價101.51元/噸,這是自全國碳交易市場成立以來碳價首次突破百元大關。4月25日,碳價再創新高,上漲1.81%,至102.41元/噸,走出連續七天上漲態勢。相比全國
碳市場初啟日48元/噸的開盤價,當前碳價漲幅已達113.35%。
碳價是碳市場活躍度的重要風向標。事實上,自今年1月中旬起,全國碳市場碳價就開始持續走高。以4月25日收盤價計算,全國碳市場碳價今年以來已累計上漲33.32%。價格上漲的同時,交易量也持續擴大。數據顯示,全國碳市場3月日均成交量為16.97萬噸,較2月增長5.8%。
據了解,我國自2011年起先后建立8個試點碳市場。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市場啟動上線交易,首批納入2162家發電企業,2021年覆蓋排放量超45億噸。目前,全國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限于現貨交易,參與方主要是與碳排放相關的企業,以
電力企業為主,不允許重點排放單位以外的機構或個人入市交易,市場相對封閉。
目前碳市場已經完成了兩個履約周期,第一個履約周期是2019—2020年,第二個履約周期為2021—2022年。生態環境部的數據顯示,和第一個履約周期相比,第二個履約周期市場活躍度有明顯提升。截至去年年底,全國碳
排放權交易市場累計成交量達到4.4億噸,成交額約249億元。第二個履約周期成交量比第一個履約周期增長19%,成交額比第一個履約周期增長89%。碳價整體呈現平穩上漲態勢,由啟動時的每噸48元上漲至每噸80元,上漲66%。第二個履約周期企業參與交易的積極性明顯提升,82%的企業參與交易,企業參與率比第一個履約周期上升近50%。截至4月25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4.55億噸,累計成交額260.65億元。
對于非履約期碳價持續走高的原因,安永大中華區金融服務、可持續發展服務合伙人李菁認為,政策是現階段提振碳市場、影響碳價的關鍵驅動力。《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將于5月1日生效,與之前的管理辦法不同,該條例為行政
法規,具有強制執行力,且懲罰力度相比之前大了很多,對企業履約的敦促力度也大很多。另外,今年1月份全國溫室氣體自愿
減排交易市場啟動也有促進作用。此外,今年全國兩會以來,傳出進一步擴大全國碳市場行業覆蓋范圍等各項措施,釋放出全國碳市場行業擴容的強烈信號,或將刺激碳價持續走高。
當前全國碳市場已步入第三個履約周期。從市場角度看,中信期貨創新發展部負責人朱子悅認為,履約企業惜售持有配額,缺乏流動性助漲碳價。“重點排放單位目前持有的2019年度配額、2020年度配額、2021年度配額和2022年度配額均可用于2021年度、2022年度清繳履約,也可用于交易。”朱子悅解釋,目前來看,歷史年份配額至少能結轉至下一履約期,由于歷史配額價格較低,因此在配額價格上行且企業在未來仍有配額履約需求時,重點排放單位會惜售。與此同時,價格預期持續上行時,希望提前購買配額的企業增多,流動性收緊,價格上行幅度會加大。
碳價或持續走高
碳價后市怎么走?李菁認為,隨著未來全國碳市場逐步納入更多行業,以及擴大配額拍賣比例、完善配套制度標準,預計全國碳市場碳價還將持續走高。
據了解,今年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啟動以及《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正式公布以來,全國碳市場行業覆蓋范圍擴容也迫在眉睫。今年2月,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在國新辦舉行的政策例行吹風會上透露,已開展全國碳市場擴圍的專項研究。相關技術文件起草工作基本完成,生態環境部爭取盡快實現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首次擴圍。此外,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4年將擴大全國碳市場行業覆蓋范圍,同時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以此建設更成熟的碳市場。
今年3月,全國碳市場迎來擴容信號。生態環境部發布通知稱,面向社會就鋁冶煉行業的《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指南》和《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查技術指南》公開征求意見。業內認為,國內電解鋁行業將繼電力行業之后,成為第二個被強制納入碳市場的行業。
短期來看,朱子悅認為,看漲預期疊流動性緊縮,碳價短期或繼續上漲,價格調整及方向變化或需等待2024年下半年碳市場相關政策落地和
ccer市場簽發量。“從政策端來看,配額結轉方案影響存量配額出售情緒,若2021年、2022年度配額提出具體的有效期,或提高企業出售配額的積極性,碳價或有下行。”朱子悅表示,預計第一批CCER將在2024年下半年簽發,短期配額供給增加或壓制碳價。
長期來看,朱子悅認為碳價持續上行。“碳價本質反映社會減排成本,隨著未來社會減排成本邊際增長,碳價將跟隨上漲。”朱子悅解釋,碳市場配額供應持續縮減,疊加免費配額比例下降,都將助漲碳價。例如歐洲碳市場年度供給縮量為2.2%,而需求減量僅為1.74%,長期存在供需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