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公開征求《關于促進燒結磚瓦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公開征求意見稿)》意見建議的公告
為科學、高效引導燒結磚瓦行業轉型升級,不斷提升燒結磚瓦行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水平,助推我省磚瓦行業高質量發展,我廳牽頭起草了《關于促進燒結磚瓦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公開征求意見稿)》,現公開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如有意見或建議,請于2024年5月27日前將意見建議(含修改理由)反饋至經濟和信息化廳材料工業處。
單位意見請加蓋公章書面反饋,個人意見請署名書面反饋。反饋意見可郵寄紙質材料至成都市青羊區人民東路66號(郵編:610015),或通過電子郵件發送至郵箱jyj208@163.com。
聯系人:材料工業處 王康
聯系電話:028-86265721
附件:關于促進燒結磚瓦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公開征求意見稿)
關于促進燒結磚瓦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公開征求意見稿)
為科學、高效引導燒結磚瓦行業轉型升級,不斷提升燒結磚瓦行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水平,助推我省磚瓦行業高質量發展,特制定本實施意見。本實施意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十二屆二次、三次、四次全會部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堅持
市場主導、企業主體、
政策引導、提質增效的原則,以產業高端化轉型為主線,以綠色發展為前提,以產品升級、產業結構調整、減污降碳、智改數轉為抓手,持續推進燒結磚瓦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主要目標
到2028年,燒結磚瓦行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綠色發展水平顯著提高,智能制造能力持續增強,本質安全水平不斷提高,行業高質量發展質效穩步提升。
——行業整合取得新進展。到2025年,15個重點城市(成都市、自貢市、瀘州市、德陽市、綿陽市、遂寧市、內江市、樂山市、南充市、宜賓市、廣安市、達州市、雅安市、眉山市、資陽市)燒結磚瓦生產線數量力爭在2022年清單基礎上壓減40%以上,廣元市、巴中市力爭壓減20%以上,攀枝花市、涼山州、甘孜州、阿壩州持續推進整合。到2028年,全省燒結磚瓦行業集聚度進一步提高,力爭培育5—7家集產品研發、生產、應用和推廣于一體的在全行業有影響力的大型企業集團。
——減污降碳水平大幅提高。加快推進深度治理和超低排放改造,在產企業治理水平達到重污染天氣績效B級及以上,力爭單線產能6000萬標磚/年及以上企業中50%被評為B級及以上,錯峰生產工作有序開展,可再生資源在原燃料中的占比持續上升,產品單位能耗、
碳排放強度不斷下降。
——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化應用,生產效率大幅提高,產品質量整體改善,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50%以上,行業本質安全水平不斷提高。
——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產品種類及生產規模適應建筑工業化和城鄉建設發展新要求,全生命周期內“
節能、
減排、低碳、安全、便利和可循環”水平進一步提升,取得綠色
建材認證標識的產品占比不斷提高。
二、重點任務
(一)大力發展先進產品。發展適合裝配式建筑、綠色建筑、超低和近零能耗建筑等不同應用場景的部品化、功能性綠色建材產品,引導燒結制品向高固廢摻量、高孔洞率、高強度、多功能和自裝飾效果方向發展。重點支持發展太陽能屋面瓦、保溫防火結構功能一體化的燒結墻板、燒結復合保溫裝飾(結構)功能一體化砌塊、燒結復合保溫隔聲疊合樓板、燒結生態修復功能砌塊。積極發展適用于海綿城市、城市生態環境功能修復等建設所需的路面磚、廣場磚、透水磚等先進產品。支持發展鄉村振興、特色小鎮、傳統建筑、園林園藝等建設所需要的特色磚雕制品及磚筑文化制品,打造“產業+文化+設計+建筑”的發展模式,延伸磚瓦行業產業鏈。
(二)嚴格落實產能置換。根據全省燒結磚瓦行業現狀和資源環境約束,嚴禁新增產能,對全省燒結磚瓦行業新、改、擴建項目實施產能置換,成都平原經濟區產能置換比例不低于1.5:1,其他區域產能置換比例不低于1.25:1,跨區域置換的,置換比例不低于1.5:1。因產業規劃、城鎮建設、征地拆遷、環保新要求等因素,縣級及以上人民政府要求搬遷且合規的磚瓦企業,異地搬遷時產能可實施等量置換。用于產能置換的產能須為市(州)人民政府認定的合法產能,多孔磚等非標準磚產能按體積比例折算為標磚。產能置換方案須經縣(市、區)、市(州)兩級公示,跨市(州)的產能置換方案須報省級主管部門備案。要嚴格按照產能置換后的批復產能進行項目備案,依據備案內容辦理能評、環評等相關手續和設計、施工、驗收,嚴禁未批先建、邊批邊建、批小建大。
(三)推進整合發展。嚴格落實《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綜合運用環保、能耗、質量、安全等強制性標準規范和市場化手段,堅決依法淘汰落后工藝、裝備和產品,督促達不到環保、能耗等標準的磚瓦企業加快整改,對整改后仍不達標的依法責令關停,淘汰整改達標無望的生產線,推動產能低于6000萬標磚/年的燒結磚生產線進行整合技改。充分考慮磚瓦行業需求情況,優化區域布局,在資源、能源、市場需求基礎較好區域培育一批磚瓦行業龍頭企業,推動城市建成區的燒結磚瓦企業有序退出。
(四)提升綠色發展水平。引導企業開展節能降碳技術改造,鼓勵企業在工藝裝備、窯爐設備等方面開展極致能效和清潔生產優化設計,支持企業探索采用氫能、生物質能源、電能替代傳統化石能源,推廣廠房屋頂太陽能發電。加快推進超低排放改造和深度治理,按照《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應急減排措施制定技術指南》積極申報重污染天氣績效評級A級、B級,推動脫硫脫硝劑投加自動化改造和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系統安裝。督促企業嚴格履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與土地復墾義務,實現邊開采、邊治理,確保礦區環境得到及時恢復,同步做好生態修復,加快推進綠色發展。
(五)做好錯峰生產。根據空氣質量情況、重污染天氣績效分級、市場供需形勢等“一地一策”“一廠一策”制定秋冬季差異化錯峰生產方案。原則上,重污染天氣績效評級為A級的燒結磚瓦企業不參與錯峰生產,實施自主減排;其他評級的燒結磚瓦企業參與錯峰生產,并在重污染天氣預警啟動時執行相應級別的應急減排措施。其中,B級企業錯峰停產時間不少于30天,C級企業錯峰停產時間不少于120天;D級或未評級企業錯峰停產時間不少于180天。通過污染物排放在線監控、用電監控、視頻監控等設施,加強對燒結磚瓦企業生產運行、污染治理設施使用、污染物排放情況的調度監管,對未按要求開展錯峰生產的企業進行通報,必要時進行約談并扣減其年度環境信用評價得分。
(六)加快“智改數轉”。推廣大斷面隧道窯和自動焙燒、二次碼燒等先進工藝技術裝備,鼓勵企業深化數字技術應用,推廣工藝過程仿真、工藝過程智能化、隧道窯智能控制、質量在線監測、安全環保智能管控等系統解決方案。鼓勵企業聯合裝備制造商開展技術攻關,重點推動高性能裝配式隧道窯爐技術裝備、自動化分揀打包技術裝備、協同處置廢棄物技術裝備的創新提升。支持企業圍繞研發設計、生產控制、質量管理、綜合能源利用與管理等關鍵業務環節全面開展數字化改造,賦能價值創造和業務增長。
(七)強化綜合利用。加快燒結磚瓦窯爐協同處置廢棄物技術裝備的研發推廣,支持磚瓦領域固廢適用性技術研發,鼓勵磚瓦企業利用工業固廢、礦物尾渣、生活垃圾焚燒殘渣、河湖淤泥、城市污泥、農林廢棄物、建筑垃圾、工程渣土、食品工業殘渣等替代原料或燃料,進一步擴大資源綜合利用范圍,合理提高原材料中固廢摻配比例,減少對天然資源的消耗。引導磚瓦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的先進技術企業向固體廢棄物產區聚集,主動承擔城市建筑垃圾、城市污泥及江河淤泥、工業固廢等消納利用工作。
(八)堅決抓實安全生產。壓緊壓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督促企業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嚴格落實新改擴建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要求,在全工藝流程開展安全風險動態辨識評估和分級分類管控,完善所有工序安全防護措施。建立健全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制度,定期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完善安全生產管理臺賬,強化安全隱患閉環管理。加強應急體系建設,建立企業專兼職應急隊伍,加強應急預案培訓和演練,常態化組織“企企”“企地”演練,提高處置突發事故能力。積極引導企業在高危作業環節建設在線安全監管系統,提升本質安全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實施。省直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抓好相關工作落實。各市(州)要結合本地燒結磚瓦產業發展情況,制定符合實際、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要量化目標任務、明確責任分工,做好分地區、分年度任務分解,加大違法違規行為監督檢查力度,加快磚瓦企業產能整合,“項目制+清單制”推動磚瓦行業轉型升級。
(二)做好要素保障。各市(州)要根據區域內燒結磚瓦企業分布情況,統籌環境保護和頁巖礦開發利用,鼓勵采用“多廠一礦”等方式,根據產能比例集中配置頁巖礦資源,優先保障產品附加值高、技術水平先進、裝備水平領先企業的頁巖礦資源。要分類穩妥解決燒結磚瓦企業用地
問題,督促指導企業依法依規完善用地等相關手續,推動燒結磚瓦行業“上設施、提質量、增效益”。
(三)加大政策支持。鼓勵各市(州)充分利用現有政策機制,加大對燒結磚瓦企業轉型升級的支持力度。落實環境保護稅法和購置環境保護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抵免優惠政策,進一步加強環境信用監管,對積極推進超低排放改造或深度治理的企業環境信用予以加分。充分發揮標桿企業引領示范作用,積極推動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深度治理的企業開展績效評級。
(四)加強行業自律。探索建立行業自律機制,增強企業社會責任,自覺維護市場秩序,抵制假冒偽劣產品,防止不正當競爭。支持行業協會開展政策解讀、行業標準研究、技術交流培訓等活動,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推動企業對標管理,引導企業加快整合技改、提檔升級,切實為行業轉型升級和企業健康發展服務,促進全省燒結磚瓦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