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碳金融創新的廣東實踐

2024-4-9 13:33 來源: 中國金融雜志 |作者: 肖斯銳 陳立平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和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政策工具。作為國家碳排放權交易試點之一,廣東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下簡稱廣東碳市場)于2013年啟動,經過十年多的發展,已初步形成了符合中國實際的配額總量設定機制和以基準線法為主的碳排放權配額分配機制,并建立了碳金融創新支撐體系和碳普惠等機制。截至2023年末,廣東碳市場已納入水泥、鋼鐵、石化、航空、造紙、陶瓷(建筑、衛生)、交通(港口)和數據中心8個行業共391家控排企業,配額總量達2.97億噸。廣東碳市場累計成交配額達2.24億噸,交易金額達64億元。

廣東碳市場已初步建立起一個較為完備的碳金融產品體系,先后推出配額抵押融資、配額回購融資、配額遠期交易、配額托管等碳金融產品和相應業務模式,形成多層次、具有廣東特色的碳金融產品體系。截至2023年末,經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開展的各類碳交易金融業務已達271筆,涉及碳排放權規模5624萬噸,實現融資超4.8億元。同時,結合國家級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點政策,廣東進一步推動碳市場與信貸、債券、保險等產品融合,在碳金融產品深度創新、以碳金融賦能供應鏈低碳轉型、支持碳減排項目融資等方面打造了多項具有示范推廣效應的碳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并著力拓展應用模式和應用領域。

基于碳保險的產品創新

碳匯作為減緩氣候變化的一個重要手段,是國家及廣東自愿減排市場最為成熟的代表性項目類型之一,市場化價值實現的需求旺盛,具備一定程度的金融屬性。為推動金融支持林業碳匯等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發揮綠色保險在碳匯開發、核證、交易履約等全流程的作用,有必要針對碳匯市場特定的場景配置相應的風險解決方案,即碳保險。

目前市場上的碳保險包括碳交易服務保險(配額質押貸款保證保險和碳資產回購履約保證保險)和碳匯類保險等,廣東碳市場結合本地林業碳匯市場的資產管理及交易需求,針對碳匯類保險開展深度創新,成功打造了碳匯綜合保險的“廣東模式”,探索出了碳匯與綠色金融融合發展的新路徑。

碳匯綜合保險屬于財產保險,與傳統的保險產品模式不同,其保障范圍主要針對碳匯資源所面臨的多種風險,并為潛在損失提供風險保障,同時也包括對碳匯價值和碳匯價格的風險保障。在實施碳匯綜合保險的過程中,政府部門、保險公司、被保險人、第三方評估機構等多個關鍵主體扮演著重要角色。其中,政府部門負責制定政策、監管市場、協調各方資源以及分擔部分風險;保險公司負責設計、銷售保險產品,并承擔風險保障責任;被保險人則是購買保險并獲得保障的個人或組織;第三方評估機構負責對相關碳匯價值進行認定,為保險產品的設計和保額計算提供依據。

碳匯綜合保險兼具經濟、環境、社會三方面效益,各主體的參與動力充足,展現出巨大的復制推廣潛力。目前廣東碳匯綜合保險實踐案例豐富,已落地湛江紅樹林碳匯價值綜合保險、廣東首單林業碳匯價值綜合保險、廣東首單林業“林木價值+碳匯價值+碳匯價格”組合型碳匯保險等多個試點項目,碳匯綜合保險的成功落地對于促進碳匯項目發展和擴大碳匯市場規模具有重要意義。從市場反饋來看,碳匯綜合保險作為一項多方受益的創新業務,實現了多方共贏。

基于碳評級的融資模式創新

廣東是制造業大省,省內企業綠色轉型融資需求強烈,創新融資模式支持產業綠色轉型升級迫在眉睫。廣東發揮碳市場優勢,創新性推出基于企業碳評級的綠色融資模式,并從綠色票據貼現(即“綠色碳鏈通”)和綠色(碳減排)票據再貼現兩個層面推動創新模式落地,實現了碳評級與供應鏈金融融合發展。


“綠色碳鏈通”是一個創新的融資模式,它允許金融機構基于供應商對核心企業的應收賬款、票據等債權,結合企業碳評級,量化測算核心企業上下游企業實際的節能減排效果。金融機構根據企業碳評級結果,為供應商提供差異化的優惠信貸資金。目前“綠色碳鏈通”融資模式已在廣東制造業、家電行業推廣應用。2021年11月,TCL財務公司根據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出具的企業碳評級結果,分別為TCL旗下一家企業和上游一家供應商提供供應鏈票據貼現融資,利率分別比同期商業票據貼現利率低150個基點和130個基點。

為更好地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精準滴灌作用,打通再貼現支持制造業產業鏈路徑,廣東進一步創新綠色(碳減排)票據再貼現融資。該模式旨在通過建立“企業碳評級構建+項目減排量量化評估+企業碳賬戶設立”的綠色(碳減排)票據認證機制,將企業碳評級結果、項目實際減排量與再貼現利率進行分檔掛鉤。目前該模式已在廣東制造業、能源行業等領域推廣應用。比如,廣東能源集團財務公司在就廣東能源集團天然氣有限公司收到的商業匯票向人民銀行提交再貼現業務申請時,引入第三方認證機構對票據進行認證,并出具企業碳評級結果和項目減排量認證報告,基于這些認證結果,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提供了2.0%的優惠再貼現利率,并全額滿足了再貼現資金需求。

上述兩種基于碳評級的融資模式填補了廣東在綠色供應鏈融資和綠色(碳減排)票據再貼現領域的空白,有力地支持了制造業企業低碳轉型發展。未來,在進一步推廣基于碳評級的融資模式中,一方面要強化碳評級與多種金融工具的融合創新、進一步優化基于碳評級的碳金融服務模式,另一方面也要關注制造業核心企業與其供應鏈協同減排的內部驅動力的提升。

基于碳普惠的機制創新

廣東于2015年首創碳普惠制,通過對節能減碳行為進行量化并對其賦予一定價值,搭建了商業激勵、政策鼓勵和核證減排量交易相結合的低碳引導機制。隨著碳普惠制的推廣,落地實踐和應用場景愈發豐富。廣東碳普惠制由政府主導,分為核證減排量模式和碳積分模式。其中,核證減排量模式是指,通過嚴謹的方法學設計開發碳普惠核證自愿減排量(PHCER),并與廣東碳配額市場打通的一整套體系。碳積分模式是依托政府平臺和合作企業對低碳行為開展減碳量數據收集、量化、獎勵發放和兌換的閉環體系。目前廣東碳普惠制的各方面建設有序開展。

隨著碳普惠工作的持續深入,市場參與度不高、缺乏可持續的商業激勵模式等問題也逐步顯現。為應對這些挑戰,廣東積極引入碳金融并研究其在碳普惠制建設中的作用,旨在推動更多社會大眾、企業參與碳普惠工作,推動碳普惠制深化發展。廣東已開展了一系列舉措,具體包括在廣州市層面拓展“碳賬戶體系+場景”應用、在碳匯市場強化“投融資支持+碳匯保險”對相關企業或項目的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力度支持基于碳普惠的金融產品開發與應用、持續并擴大范圍開展金融機構綠色低碳運營實踐。

展  望

“雙碳”目標已經深刻影響了金融支持應對氣候變化和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定義與內涵,催生了以碳金融為代表的“范式轉變”,即在發展邏輯、實施目標、模式框架等方面具有高度支持經濟低碳轉型的特征。隨著全球綠色貿易壁壘加劇、全國碳市場啟動并納入更多高碳排放行業,廣東正在采取積極措施應對新形勢和挑戰。具體而言,廣東正著力推進碳市場改革,涵蓋擴大碳市場覆蓋范圍、推動多層次碳市場產品體系建設、構建粵港澳大灣區碳市場、深化碳普惠制建設、完善碳市場基礎設施等多個層面。隨著一系列改革舉措陸續出臺,廣東不僅可繼續發揮先行先試功能、化挑戰為機遇,還能為深化全國碳市場發展、加強與國際碳市場合作、服務綠色金融體系建設等探索經驗。

持續強化碳金融創新既是以廣東為代表的試點碳市場創新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碳市場先行先試的重要領域,還是前瞻性應對全球綠色貿易壁壘的關鍵路徑。為提升碳金融市場需求和交易效率,強化碳金融定價功能,培育綠色低碳產業,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廣東將持續圍繞碳金融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一是持續創新碳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鼓勵結合實體產業特征,創新更多碳金融產品,充分發揮碳金融助力控排企業資金融通、推動低碳轉型與技術升級的作用,為制造業等重點領域打造面向供應鏈的碳金融服務框架,服務綠色技術初創企業實現融資創新。二是有效發揮碳金融市場的定價功能。以指導企業降碳減排為導向,服務金融機構和企業積極應用碳金融工具,為應對綠色貿易壁壘、開展氣候風險評估、優化配置碳資產、降低碳成本等提供參考依據。三是重視碳金融在助推全社會形成綠色低碳生活行為方式方面的積極作用。加快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科技手段,科學開展衣、食、住、行等各種綠色低碳行為的量化、記錄和核證,引入金融機構打造集商業獎勵、政策激勵、兌換交易、信用支撐等于一體的“碳金融+碳信用+碳普惠”生態鏈,促進消費端減排倒逼生產端轉型,激勵碳排放量少的企業和個體,為碳減排的正向激勵機制提供源源不斷的金融支持,助推美麗中國建設?!?/div>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