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平頂山市工業結構優化調整的實施意見
平政辦〔2024〕7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高新區管委會,市人民政府各部門:
為進一步加快工業結構優化調整,促進工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根據國家、省有關文件精神,經市政府同意,結合我市實際,現提出以下實施意見,請認真貫徹落實。
一、總體目標
到2025年,全市工業結構更趨優化合理,高效、綠色、循環、低碳的制造業體系初步形成,實現“三升兩降”目標: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45%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20%以上,高成長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15%以上,傳統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下降到75%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較2020年下降18%;重點行業二氧化
碳排放強度明顯下降。
二、轉型方向
(一)傳統產業提質發展。聚焦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轉型,大力實施新技術嫁接、新模式提質、新鏈條重塑、新空間拓展、新品牌培育、新生態構建“六新”工程,推動傳統產業通過高位嫁接形成“新制造”,煥發新活力,再造新優勢。
鋼鐵產業。支持龍頭企業積極參與全省戰略重組,加快裝備大型化、生產綠色化改造,重點發展高品質特殊鋼等先進鋼鐵材料,推動產業向先進金屬材料轉型。焦化產業。焦化產能嚴格控制在1330萬噸以內,加大焦化企業
節能減排改造力度,支持延鏈發展煤基精細
化工產品、煤基化工新材料和專用化學品,建設西部精細化工產業帶。
建材產業。支持骨干
水泥企業利用
市場化手段聯合重組,主動壓減競爭乏力的過剩產能,鼓勵企業依托現有裝置實施治污減排大型化改造,建設綠色建材基地?;ば袠I。高水平建設中國尼龍城,積極發展氯堿、聚碳酸酯等下游精深加工產業,推動煤化、鹽化、尼龍化工“三化”融合發展,加快向精細化工和化工新材料轉型。石墨行業。加強優勢品種技術攻關,推動產業向高端石墨、石墨烯、半導體材料等重點領域延伸。機械裝備。鞏固提升電氣裝備產業優勢,積極引導機械裝備企業向成套化、低碳化、智能化轉變。(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生態環境局)
(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堅持“緊盯前沿、打造生態、沿鏈聚合、集群發展”,以技術突破、應用推廣為著力點,引進行業標桿企業,培育壯大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儲能等新興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為制造業提速增效發展注入新動能。到2025年,新興產業占制造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30%以上,形成2—3個百億級現代產業鏈條。(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
(三)未來產業前瞻布局。堅持“現有產業未來化”和“未來技術產業化”,研究制定“未來產業引領”計劃,以前沿新材料、智能機器人、新型儲能等產業領域為重點,加快開辟產業發展“新賽道”,形成“研發+產業+應用”全鏈條推進格局,力爭在重大領域、細分領域換道搶灘領跑。(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三、任務措施
(一)實施鏈群培育行動。聚焦7大產業集群和12條重點產業鏈,完善“鏈長+專班”和“鏈主+協會+聯盟”協同推進機制,健全運行調度、督查督導、考核評價等工作制度,落實“方案+圖譜+清單”,在引項目、育“鏈主”、強產業上下功夫,加快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推動產業鏈群規模能級躍升。以集成能力強、帶動作用大的鏈主企業為主導,組建或完善具有引領力、整合力和支撐力的行業協會,構建產業鏈發展生態,深化產業鏈上下游適配性對接、左右岸協同式發展,推動產業從“單點引領”向“鏈式生態”轉型。以爭創行業領先水平為目標,組織開展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行動,支持重點產業創建國家級、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堅持全市“一盤棋”,引導各縣(市、區)找準在群鏈體系中的角色定位,推動融群入鏈、聯動發展。到2025年,力爭產業規模突破4000億元,爭取掛牌命名2—3個省級以上先進制造業集群。(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鏈長責任單位)
(二)實施創新引領行動。以高水平建設白龜湖科創新城為契機,支持重點產業依托或新建國家和省重大創新平臺,整合上下游創新資源,鏈接省內外科技力量,建設具有全球化視野的高能級創新載體,形成“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技術應用、成果產業化”的創新全鏈條。依托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產業研究院等創新平臺,通過“揭榜掛帥”等方式,力爭在尼龍新材料、金屬新材料、碳新材料以及智能裝備等領域突破一批“卡脖子”關鍵技術,搶占新技術嫁接先機,發展新質生產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實施創新型企業倍增工程,多措并舉推動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完善科技創新成果轉移轉化機制,促進專利實施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完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軟件和新應用場景相關支持
政策,持續擴大創新產品應用。到2025年,力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瞪羚”企業、創新型中小企業突破1000家,“專精特新”和“小巨人”企業達到150家,實現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研發機構、研發活動全覆蓋。(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管局)
(三)實施項目攻堅行動。以產業鏈圖譜清單為導引,實行產業鏈“召集人+鏈長+鏈主”工作機制,大力開展“四個拜訪”,聚焦短板弱項,注重靶向精準招商,強化延鏈補鏈強鏈招商,重點引進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大項目。落實“三個一批”工作要求,堅持領導分包、調度觀摩和“白名單”等機制,緊盯10億元以上重大工業項目,定期召開調度會議,密切部門聯動,加強協調服務,市級層面綜合平衡能耗、煤耗、環境容量、用地指標等要素資源,完善“政銀企”對接長效機制,優先支持保障重大工業項目建設,加快實施一批對產業轉型升級有深遠影響的重大項目,增強工業發展后勁。(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金融工作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
(四)實施數字賦能行動。實施數字化轉型戰略,以數字化轉型為引領,推動重點產業鏈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全鏈式改造提升。制定《平頂山市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開展規模以上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診斷服務全覆蓋活動,推動企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梯次推進、提檔進階。持續深化工業數字化賦能,以生產裝備數字化升級和信息系統綜合集成為重點,培育建設智能車間、智能工廠以及智能制造標桿企業,形成一批可復制推廣的經驗模式。開展先進制造業開發區數字化轉型分級評價,努力打造數字化轉型示范園區;探索基于互聯網的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新模式,力爭每年新培育1—2家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平臺)。支持行業龍頭骨干、“專精特新”企業對標行業智能制造領先水平,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開展集成應用創新,聚焦“產品研發、生產制造、營銷管理、售后服務”等環節,應用網絡協同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遠程運維服務等智能制造新模式,建設一批智能應用場景,打造一批行業有影響的“數字領航”企業。到2025年,力爭實現重點行業規模以上制造企業智能應用場景全覆蓋,創建智能工廠、智能車間40個以上。(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市科技局)
(五)實施綠色發展行動。以化工、建材、鋼鐵、焦化等行業為重點,推廣應用低碳原料替代、短流程制造、低品味余熱余壓利用等綠色關鍵技術,支持企業開展分布式光伏、綠色微電網、能量系統優化等節能低碳技術試點示范。持續推進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節能降碳綠色化改造,實現傳統優勢產業綠色、減量、提質、增效轉型。開展中小企業公益性節能診斷,推動鋼鐵、水泥、焦化、化工等重點企業實施節能監察全覆蓋,有序推進重點行業能效對標達標行動。嚴把項目準入關,嚴控“兩高”項目,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持續推進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設,鼓勵深度利用工業固體廢棄物和廢鋼鐵、廢塑料、新能源廢舊動力電池等再生資源綜合利用。以控制污染排放、降低能源消耗、優化廠容廠貌、推行資源綜合利用等為抓手,持續加強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提升綠色制造水平,到2025年累計創建省級以上綠色工廠(園區)30家以上。(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六)實施政策助力行動。積極爭取國家、省各類財政專項資金,統籌使用市本級各類財政專項資金,強化政策引導,優化支持方向,加大對未來產業、新興產業及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領域的重點企業、重大項目、創新平臺支持力度。鼓勵各縣(市、區)研究出臺支持工業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形成全市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政策協同體系。(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商務局)
2024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