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下午,國家氣候中心發布數據顯示,2014年全球平均氣溫為14.6℃,成為自1880年有記錄以來最暖的一年。在全球變暖的大環境下,1900至2014年,
北京平均氣溫平均每10年升高0.12℃。2014年,北京平均氣溫14.1℃,較1961-1990年平均值偏高2.3℃,與2007年并列為歷史最高值,為連續第29個偏暖年。
全球去年成1880年以來最暖一年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2014年除中亞中部、北美中部和東南部、南美西南部等地氣溫偏低1~2℃外,全球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或偏高,其中歐洲大部、俄羅斯中南部和遠東地區、東亞部分地區、北美東部和阿拉斯加等地偏高1~2℃,部分地區達2℃以上。
最新全球氣象觀測資料分析也表明, 2014年全球平均氣溫為14.6℃,比1961-1990年的平均值高出0.6℃,也比歷史上最暖的2005年和2010年高出約0.04℃,成為自1880年有記錄以來最暖的一年,全年中有6個月的氣溫創下同期最高紀錄。
北京已連續29年偏暖
2014年, 我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0.5℃,為1961年以來第六暖年,全國六大區域(東北、華北、西北、長江中下游、華南和西南)氣溫均偏高,其中華北偏高1.0℃,西北偏高0.5℃,北京、
河北、天津、
山東四省(市)氣溫破歷史紀錄。
1900-2014年,北京平均氣溫呈顯著升高趨勢,平均每10年升高0.12℃。2014年,北京平均氣溫14.1℃,較1961-1990年平均值偏高2.3℃,與2007年并列為歷史最高值,為連續第29個偏暖年。
未來氣候變暖的趨勢不會改變
進入本世紀,由于地球氣候系統吸收的來自大氣的熱量逐步向海洋深處轉移,占地球表面積約70%的海洋表面溫度上升明顯減緩,導致自1998年以來全球地表平均氣溫上升呈“停滯”特征,但2005年和2010年全球地表平均氣溫仍比1998年高出0.04℃和0.05℃。2014年全球地表平均氣溫再創歷史新高,比1998年高出0.07℃。 這也說明,全球氣候變化以平均氣溫波動式變化、呈升溫趨勢為特征,并沒有因某個時段個別地區出現氣候“冷事件”而改變。全球氣候變化是自然和人類活動共同造成的,但造成當今氣候變暖的主因是人類活動。溫室氣體繼續排放將導致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在現有基礎上再升高0.3~4.8℃。如果地球再處于自然增溫階段,與人類活動造成的氣候系統增溫相疊加,將會進一步加速全球氣候變暖,也將導致我國高溫、洪澇、干旱等風險加劇,極端氣候災害將趨多趨強,防御形勢更加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