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推進福建林草碳匯可持續發展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拓展林草碳匯參與碳中和新途徑

2024-4-2 13:33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學開展國土綠化,提升林草資源總量和質量,鞏固和增強生態系統碳匯能力。”《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碳匯能力鞏固提升行動,凸出林草碳匯的基礎性生態功能。2023年印發的《福建省國土綠化規劃(2022—2030年)》明確提出,提升林草碳匯價值實現能力,不斷拓展林草碳匯參與碳中和新途徑。

林草碳匯作為自然概念,是指林草植被自身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將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從而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能力,作為社會概念,是指人類通過林草經營管理,穩定和增加碳匯量的過程、活動和機制。林草碳匯是典型的生態產品,主要由林業碳匯和草地碳匯組成,其中,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中最大的儲碳庫,草原是陸地生態系統碳庫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科學統計,森林樹木每生長1立方米蓄積量大約可吸收固定1.83噸二氧化碳,而每公頃草原每年可增加約1.83噸二氧化碳的土壤碳匯量。發展林草碳匯事業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共識,對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據估測,到2060年,全國碳排放約達25億噸,林草碳匯約為15億~18億噸,對國家碳中和貢獻超60%。林草碳匯在開發過程中,還能實現豐富生物多樣性、加強水土保持等多種生態服務功能。

福建是我國發展林草碳匯事業的主力軍。根據相關數據統計,福建現有森林面積1.21億畝,全省森林覆蓋率達65.12%,持續保持全國首位,全省森林蓄積量8.07億立方米,居全國第八位;此外,還有草地112.35萬畝,濕地282.83萬畝,發展林草碳匯事業的優勢和潛力巨大。福建也是我國發展林草碳匯事業的先行者,在全國范圍內較早開始試點工作,三明首創林業“碳票”制度推動林權改革,南平首創“一元碳匯”破解交易零散難題,龍巖市首創林業碳匯指數保險降低碳匯損失風險……為我國林草碳匯事業發展和創新提供了豐富的地方經驗。

近年來,福建不斷推進林草碳匯能力建設,形成以林業部門負責林業碳匯核算和項目開發、生態環境部門負責項目減排量備案和交易的工作制度;統籌全省碳匯開發交易市場建設,構建了以《福建省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福建省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實施方案》為龍頭的碳匯政策體系;大力拓展碳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途徑,積極創新推進“碳匯+”活動,助力碳中和、鄉村振興、生態司法、生態保險等各項事業。自2016—2023年期間,全省累計完成林業碳匯FFCER交易和再交易408萬噸、6353萬元,居全國前列。福建林草碳匯事業仍處在起步探索階段,在實踐中仍然面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林草碳匯交易品種較為單一,草地碳匯統計方法和項目交易較為滯后;林草碳匯相關制度有待完善,政策指引的體系性、穩定性、科學性有待加強;林草碳匯價值補償機制有待健全,碳匯交易成本和風險偏高;林草碳匯市場活力有待提升,資源交易規模較小、價格偏低。針對上述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加以完善。

提升林草生態系統碳匯增量。當前,我國林草碳匯仍處于起步探索階段,做好碳匯增量是實現林草碳匯價值的基礎。首先,穩固推進增綠增匯工程。嚴格落實生態政策和綠色規劃部署,科學開展國土綠化建設,不斷做大林草碳匯基本盤。其次,發掘草地碳匯巨大潛力。針對我國草地碳匯研究起步晚、缺乏統一標準體系的問題,應當擴大草地碳匯研究基金規模,加速推進草地生態系統研究,創建草地碳匯標準化指標,實現類型化測算,培育草地碳匯交易機制,推動草地碳匯納入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交易市場。與此同時,加強水土保持碳匯能力技術攻關,通過林草措施固碳增匯,減少侵蝕土壤碳流失,激活陸地生態系統碳匯鏈。

夯實林草碳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首先,必須加強林草碳匯科技研發。加快數字技術賦能,推進林草碳匯事業從研發設計到監測應用的全鏈條創新,實現碳匯應用場景、功能迭代升級。其次,升級林草碳匯市場交易服務。逐步消除碳匯交易信息壁壘,實現林草碳匯公共平臺互聯互通,提高交易效率,促進自愿減排交易市場與強制減排市場互補銜接,推進林草碳匯市場化進程。再次,推行碳匯認購責任機制。適度擴大認購碳匯責任適用范圍,加大碳匯產品認購技術支持和保障。提倡大型活動用匯,刺激企業購匯,引導公眾參匯,加速形成綠色低碳的社會生活。最后,探索更多綠色金融創新模式。建立重點領域和意向企業“碳賬戶”,引導高能耗企業購買林草碳匯指標。試點碳匯資產證券化,以收儲、托管、保險等形式擴大資本融資規模,加大對林草碳匯項目、產品的中長期貸款支持力度,合理降低融資成本,提升金融服務質效。

創新林草碳匯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探索林草碳匯可持續經營方式,從項目思維升級為產業思維,不斷發掘林草碳匯產業價值。一方面,準確把握林種特點,因地制宜規劃高質量林草碳匯項目,做好紅樹林、竹林等專項品種碳匯林建設。另一方面,科學發展林下經濟,創建培育綠色、有機產品品牌,鼓勵扶持綠色低碳產品認證,實現林草碳匯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創新林草碳匯經營模式,創建“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聯合經營,實現林業碳匯產業規模化運作,讓農戶、公司、社會共享林草碳匯價值紅利,推動林草碳匯事業和鄉村振興事業的有機結合。

完善林草碳匯可持續發展的立法。規范林草碳匯計量監測體系,為林草碳匯事業提供制度支撐。首先,加強立法建制論證。統籌科研、市場和管理力量共商共建,制定科學合理的碳匯規則。其次,賦權地方試點立法。鼓勵地方創新探索,在地方經驗成熟、可復制的基礎上進行立法推廣。再次,也是最重要的,明確林草碳匯產權歸屬。根據《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修訂省級實施辦法,建立產權清晰、鼓勵交易、高效便利的產權規范體系。林草碳匯產權明晰了,碳匯交易的活力、體量和效率就會得到顯著提升。最后,推廣林草碳匯司法修復機制,不斷完善林草碳匯生態補償規則體系,規范補償適用程序,提升替代補償方案的科學性,實現生態環境的系統修復。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