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省政府關于2023年度全省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記者獲悉,
陜西今年將開展
碳排放評價試點,高質量參加全國碳排放
市場交易。
2023 年,全省環境質量穩中有進。水環境質量方面,111個國控斷面中,I~Ⅲ類水質斷面占比 97.3%(2023 年目標91.0%),同比改善0.9個百分點;無劣V類斷面(2023 年目標2.7%)。空氣質量方面,剔除沙塵后,全省國考10市平均優良天數292.3天,同比增加3.2天,PM2.5平均濃度37.4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6微克/立方米。
去年,陜西堅決守牢“三大生態屏障”,將56座整改類小水電站、126座生產礦山納入視頻監控系統,開展秦嶺區域外來入侵物種普查、“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等,常態化開展“五亂”
問題整治,秦嶺生態環境質量優良等級面積占比達到99.3%。全面完成了114座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以關中地區為重點實施為期5年的大氣污染治理專項行動,制定關中地區散煤治理提標改造方案,推進電量直補,關中地區電煤消費量同比減少322萬噸。
下一步,陜西將不斷健全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筑牢“三大生態屏障”,對秦嶺生態環境實施新一輪保護修復行動。堅決打好污染防治、荒漠化綜合防治和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健全碳達峰
碳中和“1+N”
政策體系,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開展碳排放評價試點,高質量參加全國碳排放市場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