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聚力‘八大攻堅’ 打好打贏攻堅之年攻堅之戰”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七場),省生態環境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水利廳、省林草局相關負責同志立足部門職責,重點介紹我省堅持綠色低碳,在建設美麗
遼寧上攻堅突破,特別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打好生態修復保衛戰、堅決打好低碳轉型持久戰的重要部署、主要任務和具體舉措,并回答記者提問。
推進污染治理守護綠水青山
讓藍天白云常駐,是群眾所盼、民生所系,也是建設美麗遼寧的重要任務。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2024年全省優良天數比率要達到88.3%,細顆粒物濃度要達到34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數比率要降至0.7%以下。今年我省將落實《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以PM2.5控制為主線,科學精準開展重污染天氣聯防聯控,著力推進燃煤散燒清潔化替代,壓緊壓實秸稈露天焚燒四級網格監管責任。加快推動
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工作,累計完成鋼鐵超低排放改造項目850個以上。
深入開展碧水保衛戰,讓碧水清流更好地惠澤人民群眾。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將堅持陸海統籌、河海聯動,不斷深化遼河流域、渤海(遼寧段)綜合治理。深入推進入河入海排污口整治,基本完成全省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入河排污口、黃海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持續開展全省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風險排查,加快大伙房飲用水水源入庫河流水質自動監測站建設。出臺河流斷面水質補償辦法,將總氮指標納入補償范圍,推動全省近岸海域水質提升。2024年,全省地表水國考斷面優良水質比例要達到78.7%,劣五類水體持續清零,縣級及以上城市在用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穩定達到或優于三類。
土壤環境事關糧食安全、用水安全等方方面面。在深入開展凈土保衛戰方面,我省將深入實施農用地土壤鎘等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控行動,制定《耕地污染源管控清單》和控源、斷源工作計劃。持續開展212家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回頭看”,開展地下水重點污染源排查整治,推進26個城鎮垃圾填埋場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完成13條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新增完成環境整治行政村460個;因地制宜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33%。建立“無廢城市”重點項目清單,高水平推動沈陽、大連、盤錦國家級“無廢城市”建設,加快推動營口、阜新等10個市、縣(區)省級“無廢城市”建設。
我省還將緊盯危險廢物、尾礦庫、重金屬等重點領域,深入開展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整治。組織開展遼寧省2024年重點區域“清廢行動”,全面排查整治固體廢物違規堆放、貯存、傾倒和填埋等
問題。加強核與輻射環境安全監管,有效保障核與輻射環境安全。依法嚴厲打擊環境違法犯罪行為,特別是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影響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環境違法行為,堅決嚴肅查處。
推進美麗中國建設遼寧實踐,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我省將錨定2027年和2035年美麗中國建設目標,結合我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需求、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改善的新期待,制定出臺關于全面推進美麗遼寧建設的目標和舉措。組織開展我省經濟綠色低碳轉型、陸海統籌生態環境治理、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等專題研究,并提出美麗遼寧建設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推動能源結構向“綠”而行向“新”而生
近年來,我省持續推動能源結構向“綠”而行、向“新”而生,清潔能源裝機與發電量占比進一步提高,消納支撐能力穩步增強,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能源領域體制機制改革持續深化。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23年底,全省發電裝機總容量7261萬千瓦,較2020年增長25.7%。其中,清潔能源裝機3523萬千瓦,比重由2020年的37.7%提高到48.5%。清潔能源發電量比重由2020年的32.1%提高到47%。
今年,省發展改革委將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統籌推進能源保安全、強供應、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項工作。
堅持安全為先,著力夯實能源供應保障基礎。支持符合條件的煤礦核增產能,推進煤礦綠色開采和洗選加工。做好遼河油田渤海灣盆地油氣穩產工程建設,力爭省內原油產量穩定在1000萬噸。進一步提升石油和成品油儲備水平,增強天然氣調峰和應急能力,推進應急煤炭儲備基地建設。
堅持清潔高效,著力推動新能源高質量發展。加快陸上風電建設,科學合理規劃和利用海上風能資源。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利用礦區等廢棄土地發展光伏發電。加快推進徐大堡核電4臺機組建設,積極開展莊河核電一期工程前期工作。加快建設“沈大氫能高速走廊”。
堅持統籌兼顧,著力加快構建新型
電力系統。加快華潤沈陽熱電異地升級和普蘭店熱電等項目建設,持續推動煤電“三改聯動”。加快清原二期、興城、朝陽等抽水蓄能項目建設,積極開展新型儲能技術試點示范。續建營口虎官擴建等500千伏輸變電工程,新開工徐大堡核電送出等6項工程。
堅持綠色低碳,著力推動用能方式轉型升級。針對傳統用能消費結構偏煤、偏重、偏公路的實際,嚴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費。重點推進工業、建筑、
交通運輸等領域綠色低碳轉型,推進終端用能電氣化,以及鄉村、園區用能多元化,培育發展低碳零碳產業園區。
堅持創新引領,著力推進能源裝備產業發展。發揮重點實驗室、產業龍頭企業、科技領軍企業引領支撐作用,力爭在核電裝備、燃氣輪機、電解水制氫等關鍵技術領域實現突破。
堅持深化改革,著力增強能源行業治理效能。持續優化能源營商環境,深化能源重點領域改革,積極推進電力體制改革,建設統一電力
市場體系,穩妥有序推進現貨交易試點。
管治并舉加快建設幸福河湖
今年,我省水利部門將通過持續強化水資源管理、河湖長制和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等工作,為美麗遼寧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在水資源管理上,將始終強化用水總量和強度剛性約束,嚴格水資源論證審查和取水許可審批,完善取用水監測計量體系,提升用水統計調查能力水平;開展取用水問題排查整治,進一步規范取用水管理秩序。實行江河流域水資源統一調度,推進生態流量泄放設施改造,健全完善監測預警響應機制,嚴格生態流量泄放管控,持續促進河湖生態環境改善,并繼續實施寇河母親河復蘇行動;建立地下水水位變化預警機制,推動地下水取水總量和水位“雙控”要求落地落實。同時繼續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完善支持節水產業發展
政策。
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強化河湖長制監督檢查、考評激勵制度,壓緊壓實各級河湖長及相關部門責任;充分發揮“河長+”等聯防聯控聯治協作機制作用,統籌推進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保護,加快實施幸福河湖建設,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為此,我省將重點推動縣級以上總河長以簽發總河長令、召開總河長會議、開展巡河調研等形式部署落實重點工作、協調解決難點問題。推動省、市、縣、鄉、村1.9萬名河湖長履職盡責,指導和督促提升巡河質量,及時發現和解決具體問題。健全政府、河長、河長辦和河長制成員單位“四位一體”考評機制,對履職不到位、地區工作不力等情況進行通報,倒逼河湖長和有關部門切實抓好工作落實。整合各類資源,吸引社會力量,統籌推進幸福河湖建設,確保實現今年創建省級幸福河湖80條(段)的工作目標,至明年創建幸福河湖150條(段)。
在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方面,計劃完成新增水土流失治理任務200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達到77.93%。要全面劃定我省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以及水土流失嚴重、生態脆弱區域,依法劃定和公告禁止開墾陡坡地的范圍,強化預防保護。繼續加大對科爾沁沙地殲滅戰小流域綜合治理的支持力度,加快侵蝕溝治理項目實施進度,加強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嚴格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審查批復、監督檢查和驗收全過程閉環管理,推進各市加密開展水土保持遙感監管。
添綠縛沙厚植遼寧生態底色
建設美麗遼寧,就要持續打好生態修復保衛戰。今年,我省將以推進高標準建設科學綠化示范省為目標,堅持科學、生態、節儉的理念要求,高質量推進國土綠化建設。全年計劃完成造林面積110萬畝,村莊綠化植樹300萬株;計劃完成“綠滿遼寧”工程建設265.9萬畝,其中遼西北防風治沙固土項目建設任務204萬畝,綠化擴面提質項目建設任務61.9萬畝。
打好打贏科爾沁沙地殲滅戰,是遼寧義不容辭的使命和任務。去年,我省在全國率先啟動了科爾沁沙地殲滅戰,拉開了全國“三北”工程三大標志性戰役的序幕,在沙化荒漠化地區完成綜合治理404.7萬畝,科爾沁沙地殲滅戰首戰之年取得“開門紅”。今年,全省計劃實施綜合治理384.2萬畝,啟動實施遼寧省科爾沁沙地南緣系統治理示范工程建設。
省林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示范工程東起昌圖縣三江口鎮,西至凌源市小城子鎮,長1044公里、平均寬度11公里,區域面積1793萬畝。工程區內沙化、荒漠化土地占全省沙化、荒漠化土地面積的近一半。今起三年示范工程建設期,規劃了23個示范項目57處示范點,安排林草建設任務120萬畝、耕地治理116萬畝、小流域綜合治理47萬畝。
與此同時,我省還將以保護修復為重點,穩步推進草原濕地生態治理。一是計劃完成草原生態修復20萬畝,在科學評估草原健康的基礎上,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的原則,對輕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的草原實施不同方式的植被恢復。二是加強草原有害生物監測預警和防控能力建設,計劃完成草原有害生物防治80萬畝。三是組織實施遼寧雙臺河口國際重要濕地和省重要濕地保護修復項目,不斷完善我省濕地分級保護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