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碳排放權交易有望引領生態治理市場化進程

2015-1-19 10:38 來源: 財新網 |作者: 柴麒敏

中國的碳交易市場經過國際碳市場(即《京都議定書》清潔發展機制項目)的培育并有歐盟排放交易市場經驗的借鑒,相比于其他生態產權市場要成熟。2005年實施的《清潔發展機制項目運行管理辦法》是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參與國際碳市場的開端,并從2008年起成為該市場全球最大的供給國,截至2014年累計注冊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達到3763項,約占到全球的50%,已獲得核證減排量(CERs)簽發的中國項目達到1429個,約占到全球的60%。近年來隨著《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的結束和聯合國氣候談判進程的膠著,原京都三機制市場日趨疲軟,但國內的相關工作推動更為迅猛。2010年國務院下發的《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首次提到要建立和完善碳排放交易制度,“十二五”規劃綱要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提出要建立完善溫室氣體排放統計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全球目前共有40個國家和超過20個次國家地區實行碳定價政策,共覆蓋約6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排放,約占全球年排放量的12%,包括歐盟、新西蘭、加州-魁北克、哈薩克斯坦、韓國已先后啟動碳交易機制。


2011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發《關于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發改氣候[2011]2601號),批準 “兩省五市”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短短一年中,包括深圳、上海、北京、廣東、天津、湖北和重慶已經陸續啟動了碳排放權交易,目前7個試點碳市場共有配額約12.4億噸,單從配額規模看中國已經成為僅次于歐盟的全球第二大碳市場。截至2014年,深圳、上海和北京的碳市場已運行超過一個完整自然年度,廣東和天津也將近一年,七個試點碳市場共成交1581萬噸(15809694噸),成交金額5.8億元(577983152元),平均成交價格36.6元/噸,2014年日均成交6.3萬噸,價格區間為20-94元/噸。

2012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發改氣候[2012]1668號),截止2014年共兩批次備案7家機構為自愿減排交易機構、四批次備案9家自愿減排交易項目審定與核證機構,累計公示ccer審定項目506個,共組織四次國家核證溫室氣體減排量(CCER)項目備案審核會,備案項目88個,其中72個項目公布監測報告進入核證程序,首批10個CCER項目獲減排量簽發,其中水電6個、風電4個,減排量合計649萬噸。

除試點和自愿交易工作之外,全國統一碳市場的建設也在快速部署,總體上分為“十二五”期間研究和準備、“十三五”期間試運行和完善、2020年前全面實施三個階段。2013年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關于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其中涉及深入推進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研究建立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2013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首批10個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包括發電、電網、鋼鐵化工、電解鋁、鎂冶煉、平板玻璃水泥陶瓷和民航企業,并正在組織研究另外8個行業的指南。2014年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發的《關于組織開展重點企(事)業單位溫室氣體排放報告工作的通知》規定2010年溫室氣體排放達到13000 噸二氧化碳或綜合能源消費總量達到5000噸標準煤的法人企(事)業單位或視同法人的獨立核算單位需要報送溫室氣體排放。目前國家碳排放權交易注冊登記系統已經建設完畢,并開通了注冊登記功能,與七個試點的交易系統實現連接。

2014年12月在利馬氣候大會期間通過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令第17號發布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計劃于2016年正式開展全國碳市場交易,并實行兩級管理,分為國務院碳交易主管部門(國家發改委)和省級碳交易主管部門(省級發改委),下一步將完善相關制度和交易細則,做好試點到全國市場的過渡工作,屆時全國納入的排放量將可能達到4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現貨交易額約80億元。2014年國務院還印發了《關于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碳排放權期貨作為重點發展的新型交易工具首次進入官方指導性文件,預計碳期貨交易規模將達到4000億元。聯合國氣候談判的新協議有望在2015年巴黎會議上達成,世界銀行預測2020年全球碳交易及其周邊市場有望突破4萬億美元,市場空間巨大。根據《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我國將進一步探索與其他國家(地區)開展雙邊和多邊碳排放交易活動相關合作機制,參與構建全球碳市場。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