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氣候
問題已成為全世界最重要的議題之一,歐盟提出
碳中和、循環經濟、保護環境等針對氣候變化的頂層設計,各國因地制宜,制定差異化
政策,歐盟希望在國際舞臺上進一步樹立“氣候政策先鋒”的形象。但由于近年來氣候多變、挑戰倍增、內外風險復雜交織,歐盟推進氣變政策也面臨重重阻礙。
3月11日,歐洲環境署頒布《歐洲氣候風險》報告,指出歐洲面臨36項氣候風險,在目前極端天氣事件頻發的情況下,各國并未就快速增長的氣候風險做好準備,歐盟亟需建立合作溝通機制,增強共同應對氣候風險的能力。
歐洲是世界上氣候變暖最快的大陸,20世紀80年代以來平均氣溫上升速度是全球其他地區平均水平的兩倍,氣候風險對歐洲的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生態系統、基礎設施、金融穩定和人民健康都產生了極大威脅。在截至2022年2月的40年內,風暴、熱浪及洪水等各種極端天氣導致8萬至14萬人死亡,同期經濟損失達到約5000億歐元。報告中表示,根據評估,由氣候變化引發的各種風險已達到臨界水平,如不采取緊急措施和果斷行動,這些風險可能造成災難性的后果。
具體來看,2013年至2022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10年,全球平均近地表溫度比工業化前高出1.13℃至1.17℃,歐洲陸地氣溫上升速度更快,近2.04℃至2.10℃。同期,歐洲也成為受干旱影響最大的地區。2000年,15萬平方公頃土地植被受干旱影響,而該數字在2022年飆升至63萬平方公頃,極度干旱嚴重威脅糧食安全,作物歉收,歐盟《共同農業政策》的長期目標在實施過程中也備受“干旱”打擊。森林大火在干旱的熱浪下席卷整個大陸,尤其近年來中歐和北歐等通常不會發生火災的地區也遭遇大規模山火,南歐地區更是備受重創,希臘、意大利、西班牙等國是山火肆虐最嚴重的地區,山火前線也逐年向城市圈逼近。在氣溫不斷上升的情況下,傳染病也正在向北擴展,登革熱、瘧疾等主要以蚊蟲為媒介的傳染病,在近10年來也偶有傳播,引起公共衛生領域的重視。
報告顯示,下一階段歐洲各國受氣候影響將有差異化的體現,這為歐盟統籌規劃氣候政策造成一定阻礙。預計降雨帶將整體北移,歐洲北部出現洪澇災害的頻次可能增加,南部則需面對干旱及山火風險,同時,整個大陸的降雪量將會減少,風暴強度將會增加,除北部波羅的海外,所有地區海平面將會升高,海洋酸化問題也會加劇。
報告強調,所有目前及未來風險都會對經濟產生直接影響,尤其是房地產及保險行業。按照悲觀估計,如不采取及時行動,到本世紀末,每年僅沿海洪水造成的經濟損失就可能超過1萬億歐元。不斷上升的溫度不僅損害農業生產,還會危及高壓
電力線,影響能源傳輸,而干旱也會威脅核電廠的正常運轉。老人、
兒童及社會經濟條件較差的人群更容易在極端天氣條件下受到傷害,戶外工作者及教育程度較低人群工作選擇較少,更容易暴露在高溫、噪音及污染嚴重的環境中,身體及心理健康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歐洲環境署負責人萊娜·于萊—莫諾寧表示,極端天氣及次生災害已成為新常態,歐洲面臨的氣候風險“迫在眉睫,其危險增加速度超過了我們的社會準備水平”,歐洲各國的政策制定者“現在必須立即采取行動,通過快速
減排和強有力的應對政策及行動來降低氣候風險”。
歐盟委員會表示,在6月舉行的歐盟議會選舉后,歐盟委員會將對現行政策做出一些改變,體現氣候因素,例如,更新被稱為“歐洲規范”(Eurocodes)的相關標準,在指導建筑和土木工程結構設計的相關條款中強制加入考慮氣候風險的相關要求。同時,為應對更嚴重的氣候變化而產生的準備工作支出也將被納入歐盟相關預算中,歐盟還將以“2100年全球氣溫升高近3℃”的情況來評估未來政策,以此作為評判基礎設施建設、農業和健康風險的基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