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碳價未來還能再創新高嗎?

2024-3-18 17:31 來源: 華夏時報 |作者: 劉詩萌

  盡管全國碳市場第二個履約年已經過去,龍年春節后碳交易價格卻再度形成一波超預期上漲的高潮。

  3月13日,全國碳市場綜合價格突破了開市近3年以來的新高,達到86.12元/噸。實際上,從進入3月以來,碳價再次站上了80元/噸,在最近的兩周內不僅突破了去年10月份82.79元/噸的歷史高點,還屢次創下了新高。不過,上周的最后兩個交易日,碳價沖高后回調,目前已經回歸到80元/噸的價位。

  從過去的經驗來看,履約是全國碳市場交易的主要驅動力,往往在臨近履約期時,碳市場交易最為活躍,出現量價齊漲的現象。不過,為何在第二個履約期結束,市場已經出現明顯降溫之后,又重新出現了回升?

  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碳分析師宋雨彤向《華夏時報》記者分析指出,2月4日對外公布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下稱《條例》)明確將于5月1日正式執行,其中規定對違規企業的處罰力度將明顯加大,推動市場中部分尚未履約的企業在2024年年初對碳配額產生了少量的實際需求,因此推高了價格。另外,近期政策多次提到全國碳市場擴圍,也釋放了樂觀的預期。不過,這些預期都不足以支撐碳價持續上漲,因此近日已經出現了降溫趨勢。

  “反常”的上漲

  從價格走勢來看,自去年10月底全國碳市場第二個履約期的清繳工作接近尾聲后,碳價出現了兩三個月的降溫。到龍年春節前《條例》公布時,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為74.53元/噸。

  此前,碳市場交易的規則主要根據2020年公布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其中,對于未按時足額清繳碳排放配額的重點排放單位,要求由其生產經營場所所在地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處二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未改正的,對欠繳部分,由重點排放單位生產經營場所所在地的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等量核減其下一年度碳排放配額。

  《條例》的規定則更為嚴格:重點排放單位未按照規定清繳其碳排放配額的,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未清繳的碳排放配額清繳時限前1個月市場交易平均成交價格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拒不改正的,按照未清繳的碳排放配額等量核減其下一年度碳排放配額,可以責令停產整治。

  根據生態環境部2022年12月發布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報告》,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國碳市場總體配額履約率為99.5%,共有1833家重點排放單位按時足額完成配額清繳,178家重點排放單位部分完成配額清繳。

  有市場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在之前的管理辦法中,未完成清繳的處罰力度只是2萬—3萬的層級,其實對于企業來說,違規成本并不算很大。《條例》出臺后,處罰力度明顯加大,企業內部也需要設立專人專崗去認真完成這件事情,未來全國碳市場履約將會更加順暢。

  春節過后,全國碳市場重新開始交易,《條例》的影響開始逐漸在市場中凸顯,碳價出現明顯的回暖。從2月19日至3月15日的20個交易日里,15天價格均在上漲,有5天下降。其中,在13日突破歷史新高后,第二日出現了6.88%的較大降幅。

  還能再創新高嗎?

  除了《條例》的影響外,市場擴圍的預期也對碳價有所影響。

  2月26日,國新辦舉行《條例》政策例行吹風,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表示,中國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發電、鋼鐵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紙航空等重點行業,這八個行業占到了我們國家二氧化碳排放的75%左右,這些重點行業工業化程度高,有一定的人才、技術、管理基礎,更容易實現對碳排放的量化控制管理和影響含碳產品和服務的價格。生態環境部正在積極推動,爭取盡快實現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首次擴圍。此外,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寫入了擴大全國碳市場行業覆蓋范圍。

  宋雨彤認為,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擴大覆蓋范圍,有助于提振市場參與者的信心。由于擴容后新納入的行業配額分配計劃仍不明朗,當前部分市場參與者也希望提前購買配額,防止下個履約期截止前價格過度上漲。

  不過她也向《華夏時報》記者指出,雖然這些因素都可能是當前碳價上漲背后的驅動力,但卻并不足以支撐其持續上漲,連續沖破歷史高點。因此,14、15日的回調出現也是理所當然。

  此前,由美國環保協會和能源基金會提供支持,ICF國際咨詢公司具體執行的《2022年中國碳價調查報告》顯示,465名利益相關的受訪者預計,全國碳市場的碳價將會穩步上漲。2022年的全國碳市場平均碳價預期為59元/噸,到2025年預期碳價升至87元/噸,在2030年之前將達到130元/噸。而此次,碳價創造的新高已經十分接近該報告預測的2025年價格。有企業反饋認為,隨著雙碳政策的落實嚴格,企業節能減排工作也會隨之加快步伐,并且基準線的逐步縮緊,未來可交易的配額量會逐漸減少,價格也會升高。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