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在國家自愿
減排信息平臺上公示了第二批減排量備案項目,18個上會項目中共16個獲得減排量備案,其中,三類項目15個,根據監測報告,補充計入期內減排量共約723萬噸。加上第一批減排量備案的10個項目,截止目前,共有26個項目減排量獲簽發,其中,除格爾木20兆瓦并網光伏發電項目是一類項目,其余25個均為三類項目,預計減排量共約1373萬。
從項目類型來看,第二批備案的減排量來源更加豐富,除風電(4個)和水電(3個)項目外,還有煤層氣項目3個,天然氣發電項目2個,以及光伏發電、余熱發電、炭黑尾氣發電和生物質發電項目各1個。
同日,國家發改委下發了《關于國家自愿減排交易注冊登記系統運行和開戶相關事項的公告》(下文簡稱公告),宣布國家自愿減排交易注冊登記系統正式上線運行,自愿減排交易的相關參與方,企業、機構、團體和個人均可在登記系統中開設賬戶,以進行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
ccer)的持有、轉移、清繳和注銷。
至此,CCER從
方法學開發到應用,從項目審定到減排量備案,從減排量簽發至交易,整個流程被打通,使得已獲簽發的1373萬噸CCER可以流向各試點的交易平臺,為6月30日前簽發的CCER進入本年度試點履約季敞開了大門,也為CCER開啟了一段全新的探路之旅,通過在登記系統中不同賬戶間的跳轉,來記錄每一次交易,最終由控排企業持有并清繳,來實現其低成本履約的使命。
7個試點減排量產出時間、產地、及項目類型三方面的準入
政策以及配額價格差異使得CCER供需呈現區域性差異、價格層級分化,登記系統上線后CCER
市場的透明度、履約季前后CCER的價格走勢、CCER交易平臺的選擇因素等備受業內關注。
交易前先交割
為進行CCER交易,各參與方都在忙于開戶,開戶到交易還需先交割。
根據公告,CCER的相關參與方,企業、機構、團體和個人均可通過7個試點交易所遞交開戶申請,為交易做準備。國家發改委會將已簽發的CCER打入項目業主的賬戶,但由于CCER開發前期開發商或咨詢商的進入,使得絕大多數項目的CCER已通過相關協議被開發商或咨詢商部分或全部享有。因此,這些CCER的歸屬在登記系統上線之前,還停留在協議的字里行間,上線之后,就需要通過CCER的交割或賬戶轉移得以落實。
在現已獲減排量簽發的26個項目中,有7個項目是由環保橋公司協助業主開發的,該公司總經理彭峰對水晶碳投說,“我們完成開戶后,會考慮與業主共同選擇合適的交易平臺完成交割。”
交割嚴格意義上講有別于交易,據彭峰介紹,
CDM項目中,是存在“劃撥權”的,減排量獲得簽發后,EB會將CER直接打入具有劃撥權的聯絡人指定的賬戶。但目前CCER做法與此不同,使得交割是否應該按照交易規則收取交易費用成為項目業主和開發商或咨詢商共同關注的
問題。據水晶碳投了解,目前只有
深圳等個別試點已明確表示對于CCER的首次交易可免費。
此外,CCER此前交易均屬于場外協議,有些項目減排量簽發前就已鎖定買家,因此,這類項目的交易也只是欠缺一個程序性的交易操作或轉賬。這些交易會選擇哪個試點交易平臺更多的取決于買家意愿。
由于CCER市場一直處于信息不對稱、價格不透明的狀態,使得市場中存在二級或多級中間商,一方面他們具備買家資源,另一方面賣家愿讓利早銷。當然,也存在一些非控排企業的
碳中和買家或為全國統一碳市而未雨綢繆的企業。
對于這類沒有當地履約需求的買家,一位
碳資產管理公司的
碳交易負責人對水晶碳投表示,“交易成本也會是選擇交易平臺的一個重要考慮因素,比如,交易所的交易費用水平、年費等。”但在接受采訪的5家咨詢公司中也有2家表示,各試點交易成本雖有差別,但考慮業務的實際需求,交易費用比例很小,并不會成為決定性因素。
對于控排企業買家來說,交易平臺的選擇會確定在控排企業的所在地,以便于履約。
無論是交割,還是鎖定買家的交易,首次交易是否收費、大宗交易或協議交易的門檻、交易成本等成為了CCER交易中涌現出的新的考慮因素。
同量不同質不同價
試點準入政策、配額價格差異導致CCER同量、不同質、不同價。
從現有準入政策來看,一類項目和風電、光伏項目在市場中或具有最討喜的屬性組合,流通能力也最強,三類水電項目則正相反。除使用價值和流通能力外,購買需求以及配額預留的價格空間等多種因素也影響著CCER的價格和流向。
CCER市場呈現價高區容量小,價低區容量大的特點。7個試點中,
北京、湖北、重慶準入政策可將6月30日簽發出來的大部分CCER供應拒之門外,天津或將成為CCER門檻最低、價格最低、容量最大的交易平臺。其次按CCER容量從大至小依次為廣東、上海和深圳。
CCER價格原則上不高于配額的價格。從碳市配額價格走勢來看,經歷首年履約后,試點配額價格呈現趨同趨勢,從最大約60元的價格差異,縮小至30元左右。其中,北京價格一直維持高位,深圳次之,上海、廣東、湖北、天津價格水平接近20-30元之間波動。
太銘
碳管理CEO孔晴熙對水晶碳投指出,CCER市場的價格最終取決于供需。國家發改委的審批和簽發節奏控制了CCER的供應量,試點準入政策和配額發放松緊度決定了CCER的實際需求。
按照國家發改委目前的審批和簽發節奏,彭峰認為,“現在獲得項目備案或者沒有進入項目備案程序的項目,很難在6月30日前獲得減排量簽發,極有可能錯失本年度的履約季。”水晶碳投分析師對目前已備案的90個項目進行粗略計算,能夠產出CCER約為2500萬噸。
水晶碳投從7個試點理論最大需求中去掉本地供應不足的無效本地需求,計算最大有效需求約為4500萬噸,彭峰認為,本年度7試點履約季能夠被激活的需求將遠低于理論值。
采訪的5家咨詢公司中4家表示,隨著2015年6月履約季的到來,供需將進一步釋放,試點配額價格會有向上的波動,但不會像去年那樣出現大幅升高的局面。中碳未來總經理焦潔對水晶碳投說,“今年控排企業已有履約經驗,一些試點的核查工作也已經開展,企業會相對從容,提前計算配額缺口,并做出履約計劃。”
焦潔認為,“各試點間的CCER價格不具備可比性,同一試點內的CCER價格也仍然會因項目類型和類別而不同。”同時,她表示,登記系統上線后,一些交易價格的公開,有利于CCER價格的透明化以及單一試點內CCER價格的規范。彭峰進一步指出,“一個試點內的價格清晰后,試點間也會出現互動。”
接受采訪的5家咨詢公司中,有4家表示已經開始交易方面的部署,會選擇減排量拆分、多地掛牌交易的策略。孔晴熙認為,協議交易或協議轉讓仍有可能成為CCER交易的主要方式。
政策信號決定價格走勢
履約后配額和CCER價格走勢不明朗,受政策影響較大。
根據首年履約經驗,履約期過后,價格會出現回落,CCER價格理論上應隨配額價格波動。但CCER實際價格走勢如何,孔晴熙認為,受政策影響的實際供需才是起決定左右的因素。
履約之后,試點將進入試點期的最后一年,試點與全國碳市的銜接,配額與全國配額如何對接,CCER在全國碳市的準入門檻,都將直接影響配額和CCER的價格走勢。
彭峰指出,如果地方配額可以一定比例兌換全國配額,那么配額貶值。本年度履約后價格可能會持續走低,而CCER作為相對可在全國流通的糧票,價格有可能高于配額價格,出現價格倒掛。
前述碳資產管理公司碳交易負責人認為,考慮各試點的政策、價格差異以及與全國碳市的接近程度不同,價格倒掛整體出現的可能不大,但有可能會區域性呈現。
放眼全國統一碳市,從長期低成本履約或減排的角度考慮,履約后或成買入的好時機,但這一決策是需要清晰的準入政策作為指引的,也需要企業對CCER價值和價格的認識不斷提高。焦潔透露,目前也不乏一些非控排企業有CCER的購買意向,并主動議價。
全國統一碳市碳抵消細則,試點與全國統一碳市的銜接,試點配額的適用性以及控排企業的過渡,非試點控排企業的能力建設等,對本年度履約后的碳市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