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展滯緩源于配額難定
進展滯緩源于配額難定
“我國只有實現跨城市交易,
碳交易才會起到更充分的
減排作用。”首都經貿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陳及如此評價跨區域碳交易,也同時表達出了眾多業內專家對于我國已開展碳交易的看法。
然而,
河北省發改委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處處長趙振興坦言,從
北京和河北啟動跨區域碳交易至今,河北方面對于碳交易的籌備工作進展還非常有限,目前也沒有太多長遠的碳交易
市場參與計劃。趙振興同時透露,參與與北京企業進行碳交易的城市仍僅限于承德一市,暫時不會擴容,不過承德市內參與交易的企業數量年內應該會進一步增加。
對此,不少環保專家表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北京、河北實現跨區域碳交易的進度稍顯滯后,河北的企業甚至政府開展跨區域交易的積極性并沒有想象中高。究其原因,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藍虹認為,這主要是由于對于跨區域交易,國家并沒有制定更高層面的頂層設計,也沒有出臺針對區域的階段
碳排放總量目標和各城市配額分配比例。對于河北的企業來說,參與碳交易意味著要多付出一些額外的成本,看不到未來的市場前景,企業當然就沒有動力主動參與了。
“其實,不同的城市企業和
碳市場都是有差異的,有差異才會有交易,也正因如此,原本北京和河北承德啟動跨區域碳交易時,業內對于此舉活躍北京碳交易市場的作用還是很期待的。”藍虹表示,然而,目前兩地首筆成交的林業
碳匯交易仍不是真正的碳排放配額交易,而只有將河北、北京納入同一配額圈,實現場內配額交易,跨區域碳交易才能算是真正的啟動。北京環交所副總裁周丞此前曾更進一步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不同的城市間要實現跨區域交易要確保減排的同質性,各省市減排的1噸碳都是一樣的才能流通,而且還要形成統一的規則來發放配額,形成統一的監管體系和標準,不能再用“地方糧票”了。但顯而易見,這對于北京和剛剛接觸碳交易的河北來說,短時間內還很難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