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和《甘肅省政府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意見的實施意見》等要求,為推動甘肅省節能環保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特制定《甘肅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 年)》(以下簡稱《規劃》)。
一、發展現狀
“十二五”以來,我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二五”節能
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國發〔2012〕19 號)精神,著力加大節能減排、循環經濟發展、居住環境改善等工作力度,全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迅速。一是產業格局初具雛形,發展勢頭良好。全省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由2011 年的294 億元增加到2013 年的390 億元,年均增速達到15 2%,特別是2013年節能環保產業增加值達96 億元,占全省生產總值的1 53%,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其中:節能產業總產值88 億元,環保產業總產值44 億元,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總產值258 億元。節能環保企業共有1700 余戶,上市公司5家,產業從業人員超過3 4 萬人。二是部分領域特色鮮明,發展成效明顯。大型高效換熱裝備在石油化工、火力發電等多個領域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優勢明顯,達到國際傳熱技術的先進水平;高效煤粉組裝式熱水鍋爐燃燒效率、熱效率等技術指標國內領先。銅、鎳等有色金屬冶煉煙氣和重金屬酸性廢水處理技術、裝備處于國內領先水平;煙氣干法脫硫、濾袋除塵、水處理及餐廚垃圾處理設備制造等產業已初步形成。全省煤電、礦山固體廢棄物循環利用產業規模逐步壯大,低品位伴生有價金屬回收利用技術居世界先進水平;節水灌溉器材生產研發規模效益明顯,節水型社會建設進展順利。三是創新研發基礎較好,發展潛力較大。擁有蘭州大學、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等一批具有從事節能環保領域研發能力和較好研究積累的高校院所;已建成3 個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19 個省級重點實驗室、4 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30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 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 個創新戰略聯盟。截止2013 年,甘肅省節能環保產業已獲授權專利3000 余項,其中發明專利400余項,在大型板式換熱器、節水調控關鍵技術、水處理設備、廢熱鍋爐及余熱回收設備、低壓大容量變頻器等技術領域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節能環保產業雖然取得了長足發展,還存在一些共性問題。一是產業總體實力不強。我省節能環保產業大多數企業是中小微企業,底子薄、基礎弱、起點低、規模小。龍頭骨干企業較少,知名品牌不多。節能環保產品成套化、系列化、標準化水平低。可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等產業鏈條較短,產業關聯度較低,還沒有形成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集群。二是服務體系不夠健全。全省節能環保產業尚未形成涵蓋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產業媒體發布平臺、產業戰略和管理咨詢公司、產業金融機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行業交易服務平臺等管理服務體系,節能環保產業公共服務平臺亟待建立和完善。合同能源管理、設備租賃等市場化推廣模式還沒有得到普遍應用。三是投融資政策不完善。金融供給與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金融需求還不相匹配。中小企業,尤其是節能服務公司在獲得信貸資金的機會、額度和長期性方面存在一定困難,制約了部分技術和產品的產業化、規?;褪袌龌l展。現有財稅政策優惠目錄范圍較小,部分符合節能環保理念,但不在優惠目錄的節能環保項目和設備無法享受相應財稅優惠政策。四是創新體系有待完善。
以企業為主體的節能環保技術創新體系尚不完善,產學研結合不夠緊密,創新服務環境發展滯后。產學研協同創新能力較弱,集成創新能力還需加強。技術開發投入不足,成果轉化能力較弱,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較少。企業技術人才儲備不足,節能環保裝備產品設計、關鍵技術研發、工程咨詢服務、企業管理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較為緊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