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區域應對氣候變化政策
(一)城市化地區應對氣候變化政策。
城市化地區主要包括《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劃定的2個國家重點開發區域:蘭白(蘭州—白銀)地區和天成(天水—成縣、徽縣)地區,以及《
甘肅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劃定的4個省級重點開發區域:酒嘉(酒泉—嘉峪關)地區、張掖地區(甘州—臨澤)、金武(金昌—武威)地區和平慶(平涼—慶陽)地區。以上重點開發區域要堅持走低消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新型工業化道路,降低經濟發展的
碳排放強度,加快技術創新,加大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發展低碳建筑和低碳
交通,大力推動天然氣、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低碳能源開發應用。實施積極的戶籍政策,加強人口集聚和吸納能力建設,科學規劃城市建設,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進一步提高城市的人口承載能力。支持蘭州、白銀、金昌等老工業基地和國家列入資源型城市的縣區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加快推進低碳發展試點示范。在適應氣候變化方面,重點加強應對干旱、風沙、城市地質災害等防治。(各市州政府)
(二)農產品主產區應對氣候變化政策。
《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確定甘肅省建設以優質強筋、中筋小麥為主的優質專用小麥產業帶,《甘肅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劃定“一帶三區”農產品主產區,即指沿黃農業產業帶、河西農產品主產區、隴東農產品主產區、中部重點旱作農業區。
1.減緩方面。農產品主產區要把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作為發展的首要任務,保護耕地,積極推進農業的規模化、產業化。限制進行高強度大規模工業化、城鎮化開發,以縣城為重點,推進城鎮建設和工業發展,控制農業農村溫室氣體排放,發展沼氣、生物質發電等可再生能源。鼓勵引導人口分布適度集中,加強中小城鎮規劃建設,形成人口大分散小聚居的布局形態。(省農牧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人社廳、省建設廳、省工信委等部門)
2.適應方面。提高農業抗旱、防洪、排澇能力,加大中低產田治理力度,選育推廣抗逆優良農作物品種。積極發展綠洲農業,保護綠洲人工生態,構建局地小氣候。保護性開發利用黑河、石羊河、疏勒河等河流水資源,大力發展節水設施和節水農業。(省農牧廳、省氣象局、省水利廳等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