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科技支撐
八、強化科技支撐
(一)加強基礎研究。
依托省內氣候變化領域科研力量,開展面向西北地區和省域氣候變化基礎研究,為應對氣候變化政府決策提供支撐。一是加強氣候變化監測預測研究。加強氣候變化的本底監測及相關科學研究工作。強化資源能源節約、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相關技術及監測研究,建立長序列、高精度的歷史數據庫和綜合性、多源式的觀測平臺,重點推進氣候變化事實、驅動機制、關鍵反饋過程及其不確定性等研究,提高對氣候變化敏感性和脆弱性的研究水平。二是開展氣候變化的區域差異研究。積極推進氣候變化的事實、機制、歸因、模擬、預測研究,加強省域氣候變化地質記錄研究,揭示氣候變化周期事件以及氣候變化幅度、頻率及區域差異性特征。三是加強氣候變化影響及適應研究。圍繞水資源、農業、林業、人體健康等重點領域和水資源脆弱區、農牧交錯帶等典型區域,加強氣候變化影響機理以及自然和社會系統恢復能力研究。四是加強與氣候變化相關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針對氣候變化
問題對省域政治、經濟、社會發展、倫理道德、文化等各層面的影響,加強系統性綜合研究。(省科技廳、省氣象局、蘭州大學、中科院蘭州分院等部門)
(二)加大技術研發力度。
開展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過程中急需的重大關鍵技術科研攻關,圍繞能源、工業、建筑、農林業等領域引導和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加強與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的聯合,加大科研資金投入,積極促進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技術的研發。一是能源領域技術。重點推進先進太陽能發電、先進風力發電、智能電網、頁巖氣煤層氣開發、煤炭清潔高效開采利用等技術研發。二是工業領域技術。重點推進
電力、
鋼鐵、
建材、
有色、
化工和
石化等高能耗行業重大
節能技術與裝備研發,開展能源梯級綜合利用技術研發。三是
交通領域技術。重點推進蘭州市軌道交通、水上
公交、公共自行車等方面的技術研發。四是建筑領域技術。重點推進集中供熱、管網熱量輸送、綠色建筑、阻燃和不燃型節能建材、綠色照明以及污水、污泥、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等技術研發。五是農業和林業領域技術。重點推進農業生產過程
減排、高產抗逆作物育種和栽培、森林經營、濕地保護與恢復、荒漠化治理等技術研發。發展生態功能恢復關鍵技術與珍稀瀕危物種保護技術。加強農(林)業氣候變化相關
方法學研究。(省科技廳、省工信委、省農牧廳、省林業廳、省環保廳、省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等部門)
(三)加快推廣應用。
一是加強技術示范應用。根據國家重點節能低碳技術推廣目錄及
甘肅省產業發展需求,實施一批低碳技術示范項目。在能源、鋼鐵、有色、石化、電力、煤炭、建材、輕工、裝備、建筑、交通等領域加大關鍵技術推廣。重點推廣大規模風力太陽能光伏并網發電、大容量長距離輸電、智能微電網、煤電熱一體化(多聯產)、新型結構鋁電解槽、大型煤氣化爐成套、純電動和替代燃料汽車、智能交通等技術,組織開展低碳技術創新和產業化示范工程。在農業、林業、水資源等重點領域,加強旱作節水農藝栽培、林業有害生物防控等適應氣候變化關鍵技術的示范應用。二是健全相關支撐機制。形成低碳技術遴選、示范和推廣的動態管理機制。加快建立政產學研用有效結合機制,引導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根據自身優勢建立低碳技術創新聯盟。強化技術產業化環境建設,推動技術轉移體系的完善和發展。(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省農牧廳、省林業廳、省教育廳等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