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
碳中和,加快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雙碳”戰略下,
河南省經濟社會發展將更為綠色、更為
節能。2月28日,大河網記者從河南省發展改革委了解到,《河南省2024—2025年節能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已經發布,到2025年,全省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5%以上。
綠色工廠,綠色建筑,“公轉水”的綠色
運輸,公共
交通的綠色能源,消費領域的綠色產品……《方案》提出了多方面的行動措施,推動全社會節能增效,同時健全能耗強度下降提醒預警機制,推動完成“十四五”能耗強度下降約束性指標。
【案例】設備自動化,工廠綠色化
禹州鈞瓷名聞海內外。“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背后,是瓷釉的變幻莫測。無獨有偶,通過添加一種號稱“工業酵母”的新材料,細化
鋼鐵材質零部件的微觀組織,從而提高鋼材的性能和強度,可以稱得上工業領域的“窯變”。
2月27日,在禹州市恒利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包芯線生產車間,大河網記者看到,經過檢測的鋼帶,被自動傳送到下一道工序,經過四對輪碾壓,鋼帶變成“U”形槽,再加入變質劑合金芯料,經過十四對輪壓碾,成為一卷卷3300米長的包芯線。
作為高端裝備制造業的上游企業,他們所生產的產品被廣泛應用于中國中車、一汽鑄造集團、
安徽神劍、東風鑄造、威斯卡特、康邁集團等高端裝備企業。
恒利來也是河南省綠色工廠。為了更好地節能降耗,制錠車間的配料區,自動配料已經替代了人工配料,提高了配料精度,也提供了制錠環節的智能化、標準化、綠色化水平。類似的技術改造隨處可見,包括太陽能燈、太陽能熱水器以及余熱利用等,這些工藝減少了生產過程中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產生。
恒利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運營副總王昱方說,許昌市小微鑄造企業多、從業人數多,企業只有加強設備自動化改造,提高生產效率,提前布局綠色發展才能立于不敗之地。今年,恒利來繼續投資,利用先進自動化技術和設備對廠區進行改造,使企業生產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把公司打造成國家級綠色和智能工廠。
工業領域是我省的重點節能增效領域。《方案》強調,我省將持續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推行綠色產品設計,強化綠色供應鏈建設,開展綠色工廠創建,創建300家綠色工廠(園區)、30個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
【行動1】重點用能行業樹標桿
今年的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面提高經濟綠色化程度。開展傳統產業全流程清潔化、循環化、低碳化改造,實施節能降碳改造項目200個以上,基本完成
水泥、焦化企業超低排放改造。
根據《方案》,我省將實施工業節能增效行動。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現代醫藥、智能網聯及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節能環保為重點,建鏈延鏈補鏈強鏈,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培育綠色低碳產品供給體系。
與此同時,我省將通過標桿性企業的示范作用,帶動相應行業的節能增效工作。《方案》提出,在重點用能行業開展能效領跑者活動,遴選、發布能效“領跑者”企業名單及其能效指標,通過標桿示范和對標達標,引導行業企業趕超能效“領跑者”。
嚴格執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高耗能落后機電設備(產品)淘汰目錄》等有關規定,加快淘汰落后產品設備。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制造業能源消費和
碳排放等領域的應用,支持企業建設數字化能碳管控中心。
根據計劃,到2025年,全省規上工業企業增加值能耗比2023年降低8%左右。
【行動2】探索零耗、零碳建筑
小微珠有大用途。微米級、低密度、高強度、低導熱、低介電,空心
玻璃微珠被應用于多個領域。外表為圓球形的空心玻璃微珠,具有很好的紅外光反射作用,中空的封閉球體結構,其導熱系數較高,能起到較好的隔熱保溫效果。
大河網記者了解到,如今,鄭州圣萊特空心微新材料有限公司所生產的玻璃微珠,開始被應用于反射隔熱涂料,賦予反射隔熱涂料特殊功能,外表微元球形的空心玻璃微珠。這也正好契合了《方案》中建筑節能增效行動的要求。
根據要求,我省將全面提高綠色低碳建筑水平,推進綠色低碳建造,積極推廣超低能耗建筑,鼓勵各地探索發展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落實《河南省綠色建筑條例》,積極發展星級綠色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和國家及省直機關辦公建筑等按照一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筑標準建設,鼓勵各地結合實際提供更高的星級綠色建筑建設要求。
【行動3】貨物走水路實現“通江達海”
信陽市淮濱港,淮河悠悠,一艘艘貨船載著貨物從這里出發,沿河而下,經過京杭大運河,轉到長江水道,從而實現“通江達海”。
更多的貨物,經由漯河港、周口港、淮濱港、固始港等港口,用更加綠色低碳的水運方式實現長途運送,“公轉水”成為交通運輸節能增效的重要手段之一。
《方案》提出,推動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發揮鐵路、水路比較優勢。加快鐵路專用線建設,推進物流園區、港口打通鐵路運輸“最后一公里”,大宗貨物年貨運量150萬噸以上的大型工礦企業和新建物流園區鐵路專用線接入比例力爭達到85%以上。
同時,創新綠色貨運模式,提升物流資源集約利用水平。鼓勵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城市創新組織模式,發展共同配送、統一配送、集中配送、夜間配送等集約化模式。推進新能源、清潔能源車輛在城市
公交、出租汽車、城市配送等領域的應用。
加快氫能在交通運輸領域的應用,鼓勵試點區域將燃料電池汽車作為傳統燃料汽車的優先替代選擇。到2025年,除應急保障車輛外,全省新增公交車全部實現新能源化,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客貨營運車輛數達到5萬輛,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船舶數量較2020年增加20%以上。
【目標】單位能耗較2020年下降14.5%
除了上述行動,《方案》還提出了公共機構節能增效行動、重點用能單位節能增效行動、促進非化石能源消費等多項措施。我省將加大對高能效產品推廣的支持力度,鼓勵電商平臺和商場、超市等設立節能低碳產品銷售專區,引導消費者踐行綠色低碳消費方式。
《方案》確定,到2025年,全省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5%以上。針對該目標的設定,省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說,《“十四五”節能
減排綜合工作方案》明確,河南省“十四五”萬元GDP能耗降低基本目標為下降14%,激勵目標為下降14.5%。“十四五”前三年,預計全省扣除原料用能和可再生能源后能耗強度累計降低9.3%左右,達到“十四五”激勵目標(下降14.5%)序時進度,但要完成任務,“十四五”后兩年仍需年均下降3%。
“‘十四五’前三年,在各地各部門共同努力下,全省能耗強度降低目標基本達到序時目標進度。但要清醒地看到,我省產業結構偏重趨勢未從根本上轉變,能源資源產出率偏低、高耗能行業能效水平不高的
問題突出。”省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解釋道。為此,河南提出了更高標準、更高要求。
一方面河南新建項目要對標先進建設,工業新建項目主要產品能效要達到國內標桿水平或先進水平,重點用能設備須達到能效先進水平或一級能效標準。另一方面,要對重點領域開展節能降碳改造,挖掘存量項目節能潛力。在消費端,提升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
與此同時,《方案》還明確規定,全力保障居民生活用能需求,強化高質量發展用能保障,堅決杜絕以節能、“雙碳”為名“一刀切”限制企業用電用能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