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州排放權交易項目制定階段,與公眾的互動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在加州排放權交易項目制定階段,與公眾的互動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加州政府部門公布了排放企業名單和排放信息,建立多個咨詢委員會,邀請多方利益代表參與
政策的制定過程,并舉行網絡直播的研討會,廣納建議。
“在"總量管制和交易"以及"強制上報"
法規的制定和實施期間,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舉辦了超過70次網絡直播的研討會/聽證會。并與利益相關群體或個人進行上千次會議;同時提交了大量的書面材料、評論和論文。”周勇說。
周勇認為,相比之下,我國的
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從項目開始到
市場的啟動,籌備時間非常短,對市場中可能出現的
問題和如何應對的解決方案缺乏詳細的全盤考慮和定量分析研究。一些地方機構,僅僅覺得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一個熱點項目就匆匆跟上,對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所需要的法律準備、政策研究、影響評估、數據要求和其他配套措施缺乏了解和研究。
“國內
碳交易上得急、上得快,一方面顯示我們國家采用市場化方法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很大,迅速采取一切有效方法去應對氣候變化;另一方面,因為時間太短,在宏觀和政策層面上,定性、定量的全面深入系統研究較為缺乏,這方面的工作需要盡快補上。”周勇說。
深圳于去年6月啟動我國首個碳交易平臺,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曾經主導了深圳碳交易量化及核查標準的制定工作,該院一名工程師在接受導報記者采訪時曾坦言:“數據的核查是難點。”
在周勇看來,我國傳統企業的數據上報體系,不能作為金融
衍生品的碳交易的基礎數據。而對企業碳排放數據進行有權威的
第三方認證,則面臨合格的認證機構和人才很少的嚴重制約。碳核查也使眾多的企業增加了成本,而且以后每年都會有這塊支出。但是,如果沒有可靠、準確的數據,作為金融衍生品的碳交易將會產生什么后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