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2014年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年報》(以下簡稱《年報》)

2015-1-7 10:49 來源: 中國碳交易網

全國固體廢物污染防治重點工作進展情況

2013年,全國固體廢物環境管理工作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環境保護的決策部署,認真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以改善環境質量為目標,努力推動環境管理戰略轉型,逐步提升污染防治精細化管理水平,固體廢物環境管理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

  一、危險廢物

  (一)工業危險廢物

  我國危險廢物種類繁多、產生量大,其危害性和環境風險十分突出,是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內容。

  1. “十二五”規劃中期評估順利開展

  2013年11月,環境保護部聯合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衛生計生委等部委啟動 《“十二五”危險廢物污染防治規劃》 (以下簡稱《規劃》)中期評估工作,并編制完成中期評估報告。《規劃》從利用處置、設施建設和運行以及規范化管理等三個方面提出了7個主要指標,其中有5個量化指標階段性完成情況較好,但集中設施建設任務完成情況指標、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指標執行情況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2.危險廢物專項整治成效明顯

  2013年,環境保護部下發了《關于開展危險廢物專項整治的通知》 (環辦 〔2013〕50號),決定自4 月起開展為期一年的危險廢物專項整治工作。全國建成《全國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規劃》確定的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項目41 個,新增危險廢物焚燒、填埋集中處置試生產企業35家,利用處置量超過1400萬噸;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項目253個。廣東貴嶼地區廢印刷電路板等重點危險廢物得到有效處理,危險廢物管理初步實現了 “兩升兩降”(即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危險廢物經營單位實際利用處置量明顯上升;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倒事件、重點地區電子廢物非法來源明顯下降)。

  3.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根據《“十二五”全國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督查考核工作方案》和《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指標體系》(環辦〔2011〕48 號),環境保護部持續深入開展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督查考核工作。2013年,環境保護部各環境保護督查中心共抽查1649家企業,其中危險廢物產生單位1326家,經營單位323家。整體抽查合格率為68.5%。其中危險廢物產生單位和經營單位的抽查合格率分別為68.1%和72.5% 。

  4.危險廢物經營單位利用處置量持續上升

  依據 《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全國各級環保部門推動實施危險廢物經營許可管理工作。截至2013年,全國各省(區、市)頒發的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共1763份。其中,江蘇省頒發許可證數量最多,共319份。

  從利用處置情況來看,截至2013年,全國危險廢物經營單位核準利用處置規模已達到3626萬噸/年,實際利用量930萬噸,實際處置量387萬噸。

  從實際利用處置情況來看,廢礦物油、電鍍污泥、廢鉛酸蓄電池等是較為典型的危險廢物種類。

  5.危險廢物出口基本情況

  根據《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巴塞爾公約》、《危險廢物出口核準管理辦法》(原國家環保總局令第47號),我國對危險廢物出口實行核準管理。2013年,共受理危險廢物出口申請13件,簽發核準通知單10份,核準出口危險廢物共計19370噸。核準出口的危險廢物涉及廢有機溶劑、鋅灰、電鍍污泥、廢棄的印刷電路板、不銹鋼除塵灰、廢鎳鎘、鎳氫電池等類別。

  6.歷史遺留鉻渣處置和場地調查情況

  在2012年基本完成歷史遺留鉻渣的基礎上,狠抓新產生鉻渣的污染防治,2013年處置新產生鉻渣30余萬噸,基本實現新產生鉻渣當年產生當年利用處置完畢。對2012年未完成歷史遺留鉻渣治理任務的中信錦州金屬股份有限公司實行掛牌督辦,2013年底企業已全面完成治理任務。至此,全國堆存長達半個世紀的670余萬噸鉻渣全部處置完畢。

  (二)醫療廢物

  為落實《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國家衛生計生委與環境保護部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廢物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進一步加強醫療廢物管理工作。《通知》強調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落實醫療廢物分類、收集、貯存、集中處置等全過程管理;對非法排放、傾倒、處置醫療廢物涉嫌犯罪的情況加大處罰力度;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能力建設,防止因醫療廢物導致疾病傳播和環境污染事故;實行未被污染的輸液瓶 (袋)和醫療廢物分類管理,嚴禁在未被污染的輸液瓶(袋)中混入醫療廢物;提高醫療廢物集中無害化處置能力,督促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建設,并對完善醫療廢物收費制度和費用分擔機制提出了明確要求。

  二、資源類廢物

  (一)廢棄電器電子產品

  1.建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是國家為促進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而設立的政府性基金,對于建立促進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的長效機制,規范我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活動,防止和減少環境污染具有重要意義。

  截至2013年底,全國納入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補貼企業名單的處理企業共有91家,各類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總許可處理能力達到11190萬臺/年。

  2013年,環境保護部共確認各類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規范拆解處理數量3987萬臺,占企業申報拆解總量的95.7%,處理企業共獲得基金補貼33億元。

  2.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體系初步形成

  根據《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發展規劃編制指南》(環境保護部2010年第82號),截至2013年底,全國各省 (區、市)環保部門會同資源綜合利用、商務、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均編制了本地區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發展規劃,共規劃建設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企業129家,其中122家在環境保護部備案。

  3.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信息系統建設

  為了提高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補貼審核工作效率, 完善審核和監管工作手段,財政部、環境保護部組織啟動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信息管理系統建設項目。系統建成后,將實現對處理企業生產數據的實時采集及輔助核算、關鍵環節遠程視頻監控等功能,進一步提升處理企業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處理作業和管理的標準化、規范化水平。

  (二)可用作原料的廢物進口

  我國已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進口廢物環境管理體系,進口廢物已經成為國內經濟社會發展資源不足的重要補充,直接拉動了勞動就業,間接減少了污染排放和能源消耗。

  據統計,2013 年進口廢物5485萬噸,較2000年進口量增加了近4倍。從事進口廢物加工利用企業2527家,進口廢物加工利用企業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廣東、浙江、江蘇、 山東、天津五省市合計1935家,占全國加工利用企業總數的 77%;五省合計進口量占全國的80%。

  2013 年,全國進口廢物數量前八位的品種依次為廢紙 (52.74%)、廢塑料(14.27%)、廢五金(10.43%)、氧化皮(7.69%)、廢鋼鐵(3.93%)、廢船(3.83%)、鋁廢碎料(3.69%) 和銅廢碎料(2.21%),合計占實際進口廢物總量的98.79%。

  利用進口廢物可獲得大量再生資源,以2013年為例,可得到再生紙約2300 多萬噸、再生塑料約800萬噸、再生鋼鐵約960萬噸、再生鋁約236萬噸、再生銅約216萬噸,可節約原木約2083萬噸、鐵礦石約1630萬噸、鋁土礦約1124萬噸、銅精礦約1080萬噸。

  1.初步建立風險監管機制

  根據環境保護部、海關總署、質檢總局辦公廳《關于加強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和執法信息共享的通知》(環辦 〔2011〕141 號),2012年以來,環境保護部根據海關總署提供的信息,停止受理33家違規企業進口廢物申請,吊銷3家企業的進口廢物許可證。

  依據《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風險監管指南》(環辦〔2012〕147號),環境保護部建立并動態更新進口廢物重點監管企業名錄。對納入名錄內的企業,一旦發現有進口行為,省級環保部門應當及時組織進行現場抽查,原則上每月抽查不得少于一次;對未列入名錄的進口廢物加工利用企業,省級環保部門要組織縣級以上地方環保部門進行現場抽查,重點地區抽查企業數量不少于本轄區內企業總數的20%,其他地區抽查比例不少于10%,總數量不少于20家。

  2.進口固體廢物專項整治工作

  2013年初,環境保護部部署開展了進口固體廢物專項整治工作。專項整治開展以來,通過嚴格進口廢物申請、開展追蹤檢查、強化部門協調、加大懲處力度等措施,有力地打擊了進口固體廢物相關違法行為。各級環保部門對相關加工利用企業開展了現場檢查達3000余次,促進了一批企業的整改,查獲10 起非法倒賣進口廢物案件,對相關企業依法進行了處理,包括兩年內停止受理進口廢物申請、撤銷相關進口許可證等。

  3.進口廢物 “圈區管理”

  為改變進口廢五金電器類廢物加工利用行業小、散、亂的局面,環境保護部會同海關總署、質檢總局等部門開展了進口廢五金類廢物“圈區管理”工作,引導并促進現有企業進入專門工業園區,實現污染集中治理。截至2013年底,共有9家園區建成并運行。

  4.國際合作深入開展

  為更好地履行《巴塞爾公約》,環境保護部與歐盟主管部門建立了預防和打擊固體廢物非法越境轉移信息交換工作機制。2009~2013年,累計交換情報信息640余次,發現并阻止了其中48 批次固體廢物向我國非法出口。其中,僅2013年就完成交換信息144次,阻止了其中19批次固體廢物向我國非法轉移。此外,環境保護部與香港特區環境保護署建立年度“內港兩地廢物轉移工作層面會議”制度,與日本環境省建立了 “中日廢物進出口管理跨部工作組會議”熱線聯系機制,截止到2013年,分別召開雙邊例會8次和6次。

  (三)大宗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利用

  1.尾礦

  2013年,重點發表調查工業企業尾礦產生量為10.65億噸,占重點發表調查工業企業一般固體廢物產生量的34.0%,綜合利用量為3.30億噸(其中利用往年貯存量789.7萬噸), 綜合利用率為30.7%。尾礦產生量最大的兩個行業是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和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其產生量分別為5.68億噸和3.61億噸,綜合利用率分別為22.6%和35.4%。

  2.粉煤灰

  2013年,重點發表調查工業企業的粉煤灰產生量為4.62 億噸,占比14.8%,綜合利用量為4.02 億噸(其中利用往年貯存量444.2萬噸),綜合利用率為86.2%。粉煤灰產生量最大的行業是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其產生量為3.82億噸,綜合利用率為84.8%;其次是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其產生量分別為0.22億噸、0.17億噸、0.11億噸和0.10億噸,綜合利用率分別為96.7%、89.5%、84.1% 和97.7%。

  3.煤矸石

  2013年,重點發表調查工業企業的煤矸石產生量為3.84 億噸,占比12.3%,綜合利用量為2.80億噸(其中利用往年貯存量968.5萬噸),綜合利用率為71.1%。煤矸石主要是由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產生,其產生量為3.64億噸,綜合利用率為71.3%。

  4.冶煉廢渣

  2013 年,重點發表調查工業企業的冶煉廢渣產生量為 3.68億噸,占比11.8%,綜合利用量為3.39億噸 (其中利用往年貯存量144.7萬噸),綜合利用率為91.8%。冶煉廢渣產生量最大的行業是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其產生量為3.21億噸,綜合利用率為94.7%;其次是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其產生量為0.25億噸,綜合利用率為75.0%。

  5.爐渣

  2013 年,重點發表調查工業企業的爐渣產生量為2.65 億噸,占比8.5%,綜合利用量為2.41億噸 (其中利用往年貯存量266.4萬噸),綜合利用率為89.9%。爐渣產生量最大的行業是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其產生量為1.43億噸,綜合利用率為87.2%;其次是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產生量為0.38億噸,綜合利用率為95.5%;第三位的行業是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產生量為0.32億噸,綜合利用率為90.9%。

  6.脫硫石膏

  2013 年,重點發表調查工業企業的脫硫石膏產生量為8125.5萬噸,占比2.6%,綜合利用量為6724.9萬噸 (其中利用往年貯存量46.8萬噸),綜合利用率為82.3%。脫硫石膏產生量超過100萬噸的行業,包括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等4 個行業,其產生量分別為7176.3萬噸、361.5萬噸、268.9萬噸和104.6萬噸,綜合利用率分別為84.5%、35.5%、80.6%和77.1%。

  (四)侵權假冒商品環境無害化銷毀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的意見》(國發〔2011〕37號),防止收繳的侵犯知識產權和假冒偽劣商品再次流入市場,防范侵權假冒商品銷毀過程中的二次污染,根據全國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2013年3月10~15 日,由環境保護部為組長單位,商務部、公安部、質檢總局等4個部門組成全國打擊侵權假冒工作績效現場考核第三組,對海南省、廣東省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開展了現場績效考核。

  結合職責分工,環境保護部督促各地及時報送侵權和假冒商品無害化銷毀情況。為做好侵權假冒商品環境無害化銷毀分類處理指導工作,環境保護部編制了《擬銷毀侵權假冒商品分類處理指南》。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