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低碳經濟背景下的碳金融如何發展?

2015-1-5 17:09 來源: 中國碳交易網

    “低碳經濟背景下的碳金融如何發展?” 
       金融支持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在社會經濟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市場經濟的框架下,金融是推動低碳經濟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碳交易機制下,碳排放權衍生為具有流動性與收益性的金融資產,通過其價格信號功能促進企業重視環保因素,成功實現了環保外部成本內部化。二是發揮資源配置功能,支持環保企業的發展,為其提供融資便利,提高污染企業的融資成本,進而鼓勵和引導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有效分配和使用國家資源,落實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三是管理氣候風險,借助金融產品創新,如巨災債券、天氣衍生品(如天氣期權)和保險等有效地分散和轉移氣候風險,獲取損失賠償。四是推動科技進步,為國家自主研發清潔技術和引進國外設備等提供資金支持。

       碳交易市場的興起來源于兩個具有重大意義國際公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 《京都議定書》。由于《京都議定書》的法律約束,各國的碳排放額開始成為一種稀缺資源和有價產品,具備了商品的屬性和交易可能性,并最終催生出一個以二氧化碳排放權為交易標的碳交易市場。全球碳交易市場的快速發展衍生出與碳交易相關的金融需求,碳金融應運而生。廣義上的碳金融,涉及范圍不僅包括碳排放權及其衍生品,而且包括與低碳經濟相關的投融資業務、咨詢擔保等中介業務,甚至是整個氣候風險管理的相關內容。碳金融的參與主體非常廣泛,既包括受排放約束的企業或國家、減排項目的開發者、政府主導的碳基金、私人企業、交易所,也包括國際組織(如世界銀行)、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發達國家圍繞碳減排權已經形成了碳交易貨幣及包括直接融資、銀行貸款、碳指標交易、碳期權期貨等一系列金融工具為支撐的碳金融體系。例如,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 ETS)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個也是最大的一個碳排放配額交易體系,目前已占全球碳交易市場交易量的 2/3。

       我國金融支持低碳經濟發展的實踐。我國向低碳經濟轉型過程中,逐步構建和完善其金融支持體系,并采取了相應措施推動碳金融發展。一是建立碳交易市場。伴隨著我國在國際碳交易市場參與程度不斷加深和國內碳交易數額逐步增加,一些規范化的交易平臺開始建立。2008 年 8 月 5 日,國內首家環境能源交易所——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在虹口區正式掛牌運行。同日,國內首家國家級環境權益交易機構——北京環境交易所也在北京金融大街上正式掛牌運行。兩個交易所的建立標志著我國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事業從單一的行政配置向市場化配置的重大轉變。2008年9月25日,由中油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天津產權交易中心和芝加哥氣候交易所三方共同出資建立的天津排放權交易所在天津濱海新區正式揭牌。重慶排污權交易所和山西呂梁節能減排項目交易中心等交易機構也相繼成立。2011年10月底,國家發改委辦公廳下發了《關于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批準北京、天津、上海、重慶 4個直轄市,外加湖北、廣東、深圳等 7省市,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這標志著中國碳交易市場的實質性啟動。到 2013年12月底,北京、上海、深圳已建立了碳交易市場。

       二是開展綠色金融活動。綠色金融的一個具體化就是“赤道原則”。赤道原則是由世界主要金融機構根據國際金融公司和世界銀行的政策和指南建立的,旨在決定、評估和管理項目融資中的環境與社會風險而確定的金融行業基準,已成為了國際金融業的一個行業慣例。中國近年來不斷推進綠色金融活動。2008年初,中國銀監會發布《節能減排授信工作指導意見》、國家環保總局和中國保監會聯合發布了《關于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指導意見》、環保總局發布《關于加強上市公司環境保護監督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至此,“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綠色證券”三大措施的基本規則都初步落實,標志著中國的“綠色金融”制度初具框架。

       三是開展清潔發展機制活動。清潔發展機制,簡稱 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是《京都議定書》中引入的靈活履約機制之一。CDM 機制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進行合作的機制。《京都議定書》中對部分發達國家提出了約束性的溫室氣體減排任務,同時這些發達國家通過資金或技術支持的方式,同發展中國家展開項目級合作,協助其加快低碳排放和無碳排放清潔項目的開展,從而實現削減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京都議定書》要求 CDM 項目必須滿足諸多條件,其中最關鍵的一個條件就是項目要具有“額外性”,額外性包括投資障礙、技術障礙和其他可能性障礙。其中,投資性障礙是指沒有 CDM資金的支持項目就無法進行。國內申請 CDM 的項目基本都是存在資金障礙的項目,這些項目在投資決策時多數是將 CDM 碳收益作為預期利潤的一部分來計算。有了 CDM碳收益,項目才獲得批準,才能得到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融資貸款。根據有關部門調查的 39家CDM投資項目,其中項目投資方在當地金融機構有融資需求的共 28 家,融資需求總金額高達 97.7億元。其中單筆融資需求最多的馬鋼股份 CCPP項目達到6億元,最少的合肥市龍泉山生活垃圾填埋氣發電工程項目為500萬元。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