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盛頓智庫美國進步中心針對聯合國氣候變化利馬會議發布報告。報告提到,會議在最后階段達成《采取氣候行動利馬呼吁》,重申各國須在2015年早些時候制定并提交2020年之后氣候目標的“國家自主決定貢獻”,為各國在2015年達成有意義的全球協定掃清了道路。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哲學和公共
政策研究所主任格溫·塔拉斯卡在報告中表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老矛盾依舊存在。歐美國家提出應當對“國家自主決定貢獻”進行評估以激勵各國完成目標。而中國、印度、馬來西亞等發展中國家認為,這種評估與巴黎協議中“各國管理自己的排放目標”相悖。
對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全球氣候變化中所應承擔的責任,加拿大著名作家、社會活動家內奧米·克萊因在其新書《改變一切:資本主義VS.氣候》中明確指出,氣候變化不僅僅是關乎
碳排放和人類健康的
問題,而是要求人類修復已經失敗的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的警鐘。為何現有資本主義世界無法修復氣候危機?因為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仍影響著世界經濟。發達國家幾個世紀以來對于土地、勞動力和資源的掠奪,使得發展中國家受到全球變暖的影響,產生持續性貧困,有些國家甚至陷入了貧困和氣候惡劣的惡性循環。
克萊因批判了這樣一群人:只在資本主義體系范圍內致力于解決氣候變化。政治保守派們明白,只要他們承認氣候變化是真的,那么他們將會失去我們這個時代意識形態之戰的控制權。為了保持經濟增長和提高就業率,保守主義者試圖在經濟危機期間延緩對氣候變化采取措施。克萊因呼吁資本主義國家采取新的發展道路,重塑經濟和政治體系,治愈長久以來形成的歷史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