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只基于國家電網智能物聯電表架構的“電碳表”近日在
新疆昌吉州阜康市的兩家金屬加工企業完成安裝,啟動試點應用,這是該新型
碳排放計量終端首次在西北地區實際應用,可實現對企業碳排放量的精準追蹤、實時計量,為“雙碳”目標早日實現再添技術保障。
據了解,目前,國內外尚未建立成熟完善的碳計量標準和體系,企業等各類
電力用戶大多直接將電量折算成碳排放量,這種統計方式的實時性、精準性都不理想。為此,從去年5月起,國家電網公司組織中國電科院、國網
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等單位啟動了兼具電能計量和碳排放計量功能的“電碳表”研發工作。“電碳表”外觀上和普通電表基本類似,但其實“內有乾坤”。得益于內部全新開發的硬件模塊,“電碳表”的表盤顯示器上除了常見的電流、電壓、累計用電量等數據顯示外,還可以實時顯示表計用戶的碳排放量信息。
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作為“電碳表”聯合試點單位之一,積極推進落地應用,從供電營業區內篩選管理水平成熟,電力系統“源、網、荷、儲”各環節齊全的片區和相關企業啟動試點應用工作。“‘電碳表’會實時采集電流、電壓等電氣參量并傳輸至TMR(關口電能量管理系統),系統會根據表計安裝的電力生產、傳輸、消費不同節點,得出對應的碳排放因子,進而精準計算出碳排放量。新的采集測算模式更科學,數據也更準確。”國網新疆營銷服務中心量傳與質檢部副主任王永超介紹。
經過反復論證和實地調研考察,國網新疆電力最終選擇了位于新疆昌吉州阜康市的2家用電企業作為首批試點用戶,這兩家企業均具有技術領先、發展前景好、用能水平高等特點,具有較強的行業代表性和示范效應。其中一家企業的安全環保部負責人徐建林表示:“我們以前生產用電產生的碳排放量,都是依靠人工記錄用電量再折算,準確度低,實時性差。有了這個‘電碳表’以后,碳排放量可以像用電量一樣精準計算出來,我們也能根據監測情況更好實現綠色生產和降本增效。”
接下來,國網新疆電力將組織技術人員密切關注“電碳表”試點應用成效,總結經驗并有序擴大試點應用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