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國環境企業50強榜單已于近期揭曉(詳情請點擊:重磅!2023中國環境企業50強榜單發布)。50強企業是中國環境產業各細分領域的頭部企業,對產業發展發揮著重要引領作用。為展示這一群體特征,自2021年起,環境商會聯合和君咨詢共同發布《中國環境企業50強發展報告》。
今年發布的《2023中國環境企業50強發展報告》內容有所豐富,除對50強群體的整體概況、財務情況等進行分析外,新增管理、資本情況等維度。即日起,環境商會公眾號將陸續發布報告節選,敬請關注。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隆重召開的關鍵之年,二十大報告在總結過去十年我國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取得的偉大成就的同時,為生態環境產業指明未來的發展方向,我們即將迎來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作為實現綠色發展、實現“雙碳”目標、實現美麗鄉村、實現美麗中國,最終實現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多領域、多層面、多要素統籌協同推進的新時代。這開啟了生態環境保護產業發展的新篇章,成為了業內企業開展各項工作的指導思想和行動綱領。
2022年生態環境產業仍然面臨復雜的發展局面,產業
政策導向愈發清晰、產業競爭愈發激烈、產業
市場逐步回暖整體勾勒出2022年生態環境產業發展的輪廓。
政策層面,2022年國家及相關部委層面共頒布生態環境相關領域政策性文件108項,其中中共中央、國務院層面發布文件15項,相關部委發布文件93項。
2022年生態環境相關政策依然延續2021年的總體基調,圍繞“減污”、“降碳”、“綠色發展”三個主題詞在各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逐步深化,與2021年的規劃類文件為主不同,2022年的政策更多的是“行動方案”、“實施計劃”類。縱觀全年政策,圍繞重點區域和重點領域分類實施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綠色低碳節約發展的總體思路展開的。
鄉村、城鎮、江河、海洋構成了2022年政策發布的重點區域。在鄉村方面,消除面源污染,保護修復生態;提升基礎設施,提升人居環境;暢通城鄉要素,促進融合發展是未來鄉村環境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城鎮方面,隨著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持續深入推進,“城鎮”這個區域的重點進一步聚焦到了“縣城”,縣級城市建成區成為當下以及未來一段時期“城鎮”環境保護工作的重心。在江河方面,長江大保護已經進入到系統、全面、深入的攻堅階段,而隨著《黃河保護法》的頒布,黃河保護也進入與長江大保護模式不盡相同的實質階段。在海洋方面,政策明確了海洋污染治理的總體思路:以嚴控源頭污染為主要手段,保護修復并舉,建設美麗海灣。
降碳、新能源、資源循環利用、新污染物構成2022年政策發布的重點領域。在降碳方面,2022年的政策文件對《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國發〔2021〕23號)做了進一步的細化、深化,重點聚焦了工業領域、城建領域和政策保障三個方面。在新能源方面,在《“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發改能源〔2022〕210號)的總體藍圖和行動綱領指導下,政策重點聚焦光伏、新型儲能、氫能、可再生能源等細分領域。在資源循環利用方面,政策圍繞完善廢舊物資回收網絡、提升再生資源加工利用水平、推動二手商品交易和再制造產業發展和完善廢舊物資循環利用政策保障體系四個方面做了詳細的闡述。在新污染物方面,《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國辦發〔2022〕15號)對新污染物治理提出了相關要求。
產業層面,2022年我國生態環境產業相關上市公司(以下簡稱“環境上市公司”)223家(其中2022年新上市公司15家),平均營業收入28.81億元,同比降低2.54%;平均凈利潤2.63億元,同比降低6.99%;平均資產總額109.05億元,同比增長6.60%;平均凈資產45.04億元,同比增長2.64%;平均資產負債率58.70%,同比增加1.59個百分點;平均凈資產收益率5.91%,同比減少0.83個百分點;平均研發投入0.72億元,同比增長2.72%;平均研發投入強度2.51%,同比增加0.13個百分點;平均人均營業收入79.77萬元,同比降低8.93%;平均人均凈利潤7.28萬元,同比降低13.10%;平 均 市 值50.76億 元,同 比 降 低26.16%;平 均 市 盈 率(TTM)19.31倍,同 比 降 低20.61%;平 均 市 凈 率(MRQ)1.13倍,同 比 降 低28.06%。可以說,2022年是環境產業主要企業比較艱難的一年,各項經濟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但產業的整體信心依然存在,資產規模、研發投入、人員規模等指標仍在穩步上漲。
市場層面,2022年全國監測生態環保相關領域中標項目合計22611個,總中標金額13903.39億元。其中,水務板塊項目8559個,總中標金額6843.48億元;固廢板塊項目6173個,總中標金額2689.50億元;大氣板塊項目3074個,總中標金額159.54億元;生態板塊項目4805個,總中標金額4210.42億元。在所有項目中,投資類項目588個,總中標金額5636.92億元;工程類項目13645個,總中標金額6344.06億元;EPC+O類項目73個,總中標金額171.66億元;服務類項目6550個,總中標金額1545.33億元;其他項目1750個,總中標金額168.67億元。環境產業市場呈現穩中回暖的整體趨勢。
“十三五”以來,中國環境治理領域市場化進程明顯加快,市場主體不斷壯大,但綜合服務能力依然較弱。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生態環境部提出培育50家以上產值過百億、技術領先、管理精細、綜合服務能力強、品牌影響力大的中國環境企業。為凸顯領軍企業的示范和引導作用,促進產業發展和企業成長,環境商會自2018年起,每年發布“中國環境企業50強榜單”。
近年來,中國環境產業正在發生深度變革與重構,特別是產業頭部格局改變。50強榜單在此背景下也逐步科學化、系統化、品牌化,在業界形成較高公信力和權威性。
2023中國環境企業50強榜單,以企業申報為基礎,以公正公開為原則,以真實數據為依據,結合上規模環境企業調研,按照2022年度營業收入總額降序排列產生。其中,以環境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按已公布的2022年報營收數據為準;非環境類上市公司按年報中環境業務營收數據為準;非上市公司以專業
第三方機構提供的環境業務營收數據證明為準。同時,如某公司營收數據已計入母公司參評的,則此公司不再參評,以避免出現重復計數的情況。
自2021年起,環境商會聯合和君咨詢生態環保事業部共同推出《中國環境企業50強發展報告》。報告以中國環境企業50強上榜企業(以下簡稱“50強企業”)為分析對象,展示這一群體特征。50強企業均為產業及各細分領域佼佼者,期望通過對這一群體的分析,從側面揭示環境產業中觀和微觀發展變化特征及趨勢。本報告主要包括2023年度50強企業2022年經營、管理和資本數據的統計分析,并以環境上市公司作為對比對象,將50強企業數據與其進行對比分析。
數據顯示,50強企業作為產業頭部力量的代表,它們在資本、資源、盈利能力、管理等方面仍然保持優勢,同時,為進一步支撐企業下階段的發展需求,50強企業正在通過產品或技術創新、提升管理能力等多重手段來優化技術能力和管理效率,降本增效的同時,增強競爭力。
當前,“雙碳”目標下,傳統環境產業逐漸進入成熟期,生態環保行業主線正由污染治理向資源循環利用、綠色發展方向切換。企業亟須通過創新發展突破存量增長“瓶頸”,打造“第二增長曲線”。大背景下,50強作為行業領軍力量的代表,正朝向高質量發展路徑邁進,也將引領并拉動產業轉型升級。
鑒于數據和經驗所限,本報告疏漏及不當之處歡迎大家提出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