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今天發布《2023年世界瘧疾報告》表示,氣候變化及其影響,特別是極端天氣和熱浪,對瘧疾防治工作的進展構成了“實質性威脅”。
今天,在各國齊聚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之際,世衛組織發布報告警告稱,盡管瘧疾預防的途徑在不斷擴大,但感染瘧疾的人越來越多。
根據世衛組織的記錄,2022年全球有2.49億例瘧疾病例,比2021年增加了200萬例,超過了新冠大流行前2016年2.33億例的水平。
瘧疾病例增加主要是受新冠疫情引發的公共衛生服務中斷、人道主義危機、藥物和殺蟲劑耐藥性以及全球變暖的影響。
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表示,不斷變化的氣候對瘧疾防治工作的進展構成了巨大風險,脆弱地區尤其受到影響。
他說:“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采取可持續和有韌性的瘧疾應對措施,同時采取緊急行動減緩全球變暖的速度并減輕其影響。”
巴基斯坦瘧疾病例呈五倍增加
報告還深入探討了氣候變化與瘧疾之間的聯系,指出由于溫度、濕度和降雨量的上升,瘧蚊的行為發生了變化,存活率也有所提高。
世衛組織指出,熱浪和洪水等極端天氣事件也會直接影響瘧疾傳播并增加疾病負擔。例如,巴基斯坦2022年的災難性洪災導致該國瘧疾病例增加了五倍。
埃塞俄比亞、尼日利亞、巴布亞新幾內亞和烏干達的瘧疾病例也顯著增加。
氣候變化的連帶影響
世衛組織還指出,氣候的多變性會對瘧疾趨勢產生間接影響,原因包括獲得基本瘧疾防治服務的機會減少,驅蟲蚊帳、藥品和疫苗的供應鏈中斷等。
與氣候變化有關的人口流離失所也可能導致瘧疾病例增加,因為缺乏免疫力的人遷移到了瘧疾流行地區。
其他威脅也要重視
雖然氣候變化帶來了重大風險,但世衛組織也強調需要認識到其他多種威脅。
世衛組織非洲區域主任穆蒂(Matshidiso Moeti)表示,氣候的多變性構成了重大風險,但我們還必須應對其他各種挑戰,例如醫療保健服務有限、沖突和緊急狀況持續、新冠疫情持續影響服務的提供、資金不足以及核心瘧疾干預措施的實施不平衡等
問題。
她說:“為了向無瘧疾的未來邁進,我們需要攜手努力應對上述各種威脅,促進創新、資源調動和合作戰略的實施。”
有理由保持樂觀
報告還列舉了一些成就,例如三個非洲國家已經在分階段推廣世衛組織推薦的首款瘧疾疫苗RTS,S/AS01。
世衛組織稱,一項嚴格的評估顯示,與未接種疫苗的地區相比,接種疫苗地區的重癥瘧疾發病率大幅下降,因各種原因死亡的
兒童人數減少了13%。
此外,第二款安全有效的瘧疾疫苗R21/Matrix-M已于今年10月獲得批準,預計將增加供應,在病例最集中的非洲大規模部署疫苗。
后續行動
世衛組織強調,需要在抗擊瘧疾方面進行“實質性轉變”,增加資源配置,加強政治承諾,制定數據驅動戰略,并進行創新,重點開發更高效、更有效和更經濟的產品。
該機構表示,氣候變化帶來的額外威脅要求我們采取可持續和有韌性的瘧疾應對措施,同時要減少氣候變化的影響。不過,要制定綜合性的辦法,需要全社會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