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歐洲汽車制造商Stellantis宣布與寧德時代簽署合作,以向其歐洲
市場的電動汽車提供磷酸鐵鋰(LFP)電池。根據寧德時代第三季度財報,該公司在歐洲市場占有率達到35%,并與多數歐洲本土車企建立了合作。與此同時,如何應對歐盟《新電池法》也成為電池企業關注的話題,這一規定意味著,歐盟對電池產品的環境和安全標準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川時代的相關負責人在11月16日的媒體探訪活動中告訴界面新聞,面對歐盟及全球市場對電池
碳排放的要求,寧德時代已經做好準備。“公司生產的每個電池都配備了二維碼,實現了全生命周期的可追溯性。此外,寧德時代在德國和匈牙利設立了工廠,可以更好滿足當地碳排放要求,并且公司在2022年就啟動了‘電池護照’的試點工作。”這位工作人員在寧德時代旗下位于四川宜賓的零碳工廠中講解到。
據了解,寧德時代旗下的四川時代自2021年成為電池零碳工廠,并聲明連續兩年實現了運營層面的
碳中和。2022年,寧德時代推進了400多個
節能項目,綠電使用比例達到26.60%,累計減少約45萬噸碳排放。
在宜賓三江新區的二期基地,群山環繞中的工廠異常安靜。這里地處金沙江、岷江和長江三江交匯處。四川時代負責人向界面新聞介紹,得益于宜賓的地理位置,充沛的水資源使他們能依靠可再生水電供能,可滿足80%以上的能源需求。
2019年10月,寧德時代通過全資子公司四川時代在四川宜賓投建電池生產基地。四川時代總投資560億元,是繼
福建寧德基地之后,寧德時代旗下第二個獲得世界經濟
論壇“燈塔工廠”稱號的生產基地。世界經濟論壇曾指出,四川時代在寧德時代總部燈塔工廠的基礎上,進一步利用人工智能、工業物聯網和柔性自動化技術,使生產線速度提升17%、優率損失降低14%。
在四川時代的生產車間和中控室,設備運行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部分。四川時代通過自主研發的CFMS系統,在廠區部署了超過40000個環境探測傳感器。這些傳感器通過窄帶物聯網(NB-IoT)技術進行數據采集,確保廠房內所有設備的狀態參數實時上傳。通過AI技術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和計算,工廠可以優化節能方案,并為每臺設備定制最佳運行參數。
廠區內來回行駛著一些無人駕駛的物流車輛。無人駕駛物流車和電動叉車等
運輸工具,幫助供應商工廠、原料倉庫、加工工廠、成品倉庫再到客戶工廠的整個物流過程實現零碳排放。
宜賓正在構建以寧德時代為核心,并圍繞企業提供支持系統和配套產業鏈的動力電池產業生態圈。同時,宜賓陸續出臺了“電動宜賓”、“電動三江”等相關
政策,全力支持公共服務領域和其他領域車輛電動化的推廣應用。
鋰是動力電池生產的關鍵原料,四川省擁有豐富的鋰輝石資源,占全國總量的57%。雖然宜賓距離四川高原鋰礦區域較遠,其區位優勢并不明顯,但宜賓擁有的水資源為動力電池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水路運輸便利和可再生能源。由于歐盟的碳邊境調節機制將把產品生產過程中的
電力使用碳排放也被納入核算體系,宜賓的水電資源對于電池出口企業的減碳也至關重要。
數據顯示,2022年宜賓動力電池產業產值達到889億元,同比增長4.5倍,直接帶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9%。目前宜賓市的動力電池產業鏈涵蓋了從原材料提供到最終產品生產的整個流程,包括上游的基礎原材料,中游的關鍵電池組件,以及下游的動力電池電芯生產、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充換電設備,電池回收與循環利用等。
今年4月,寧德時代宣布了其“零碳戰略”,承諾到2025年實現核心運營碳中和,到2035年實現全價值鏈的碳中和。他們計劃2年以后,將寧德時代的電池工廠全部變為“零碳工廠”,12年后生產的電池全部變為“零碳電池”。
目前,寧德時代旗下有四家工廠達到“零碳工廠”的標準,分別是四川時代工廠、瑞慶時代工廠(廣東省肇慶市全資子公司)、時代吉利工廠(寧德時代與吉利汽車的合資企業)和新津時代工廠(四川成都市全資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