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發布《2023年排放差距報告》指出,在COP28(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完成的首次全球盤點將為各國應在2025年提交的下一輪國家自主貢獻方案(包含2035年目標)提供參考。
為此,該報告對本十年以及2030年以后需要做的工作進行了研究,從而確保實現《巴黎協定》長期溫度目標的可能性。保持這種可能性取決于,堅持不懈地加強緩解,并能夠在本十年內采取行動來縮小
減排存在的差距。下一輪國家自主貢獻的全球目標必須讓2035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與實現2℃和1.5℃升溫的路徑保持一致,同時對超額排放進行補償,直至達到與這些路徑相一致的水平。
報告指出,下一輪國家自主貢獻方案的準備工作為中低收入國家提供了制定路線圖的機會,其中包括雄心勃勃的發展與氣候
政策,以及資金技術需求明確的目標——COP28應確保為制定這樣的路線圖提供國際支持。
報告表示,當前不僅平均氣溫高度在刷新,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和大氣二氧化碳濃度也在2022年創下新紀錄。由于未能嚴格減少高收入和高排放國家(它們對過去的排放負有最大責任)的排放,也未能限制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它們占目前排放量的大部分)的排放增長,現在所有國家都需要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動。對高收入國家來說,這意味著進一步加快國內減排,承諾盡快實現凈零排放,而且要早于全球。同時,為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對于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來說,這意味著必須在擺脫化石燃料的同時滿足緊迫的發展需求。
此外,嚴格的減緩行動的延遲可能會增加未來對大氣中二氧化碳去除(CDR)的依賴,但大規模的可用于未來的CDR預期不能想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