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資源研究所、貝佐斯地球基金會、氣候工作基金會等機構發表《2023年氣候行動狀況》報告,認為將全球變暖限制在1.5攝氏度的努力正在“全面”失敗。
2015年的巴黎協定目標是“將全球變暖(與工業革命前相比)限制在2攝氏度以下,爭取不超過1.5攝氏度”,1.5攝氏度被視為避免氣候變化最嚴重后果的“上限”。
但是最新發表的《2023年氣候行動狀況》報告的結論是,在衡量巴黎協定進展的42項指標中只有一項——電動乘用車銷量——有望實現2030年的目標。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要實現氣候目標,所有部門都需要大幅加快努力,才能在2030年重回巴黎協定正軌。世界需要:
——太陽能和風能的增長大幅增加。近年來,這兩種發電技術的份額以年均14%的速度增長,但需要達到24%,才能在2030年實現目標。
——煤電退出的速率需要加快7倍、相當于到2030年每年拆除大約240座平均大小的燃煤發電廠。繼續新建燃煤發電廠將增加未來幾年需要關閉的煤電廠數量。
——將快速
交通基礎設施的覆蓋范圍擴大六倍。這相當于需要在2030年前中每年建設大約三倍于紐約市地鐵、
公交車道和輕軌網絡規模的公共交通系統。
——年毀林率(2022年全球每分鐘毀林面積相當于15個足球場)需要在本十年內降低四倍。
——到2030年,在高消費地區(美洲、歐洲和大洋洲),減少牛羊肉的人均消費(減少到一周吃兩次)實現更健康、更可持續的飲食。這一轉變不需要減少已經消費低于這一目標水平的人口的消費,特別是在低收入國家,牛羊肉消費適度增加可以促進人民的營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