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以及其他國家的核能企業現在很難守住在中國的業務。繼三年多前日本福島核電站的災難迫使全球許多國家暫停核項目之后,中國已成為核能產業最大的成長型市場和少有的亮點。但中國正越來越多地依靠本地企業來為數十億美元的核項目建造關鍵部分,這是中國的工業民族主義以及對美國供應商的種種問題感到不滿所導致的。
目前,中國建成與在建核電站的地域分布從北到南是
遼寧、
山東、
江蘇、
浙江、
福建、廣東、
廣西和
海南,在各地的13個廠址上一共有48臺機組在運和在建。2013年底,核電發電量占全國總發電量的2.1%。
在全球核工業聚焦中國的情況下,中國政府已利用其龐大的市場完成了關鍵技術轉移并逐步實現本土化生產。在這一過程中,中國既達到了在國內建立敏感制造技術的政治目的,也滿足了避免因供應商距離遙遠而出現問題的實際需要。
在全球對大型核電項目的胃口正在減小的情況下,中國在全球核電項目增長中占據很大比例,原因不僅在于福島核事故的影響,還因為新鉆探技術的出現帶來了低價天然氣的產量大幅增長。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數據顯示,在全球正在建造中的71個核反應堆中,目前中國在建的有26個。世界核能協會稱,中國還在規劃或擬建另外180個核反應堆。
中國核建股份公司副總裁、總工程師莊火林更是透露:“目前中國核建已經具備同時建造40臺核電機組的能力,擁有包括能完成多種堆型核電建造技術,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先進技術,也能建成多種規格的商用核電站。同時,完成了擁有7個大類、38個子類,總共310子項的核電建造的標準化系統,而制造、設計能力也達到了國際標準。”
中國核電,經過30年發展出兩代核電機組,成功成為核電領域先進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