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由廣東證監局聯合暨南大學主辦,廣東證券期貨業協會、廣東上市公司協會協辦的“ESG與碳信息披露最新發展:
政策與實踐”研討會在線上線下同步召開,廣東證監局相關負責人致辭表示,強化碳信息披露是資本
市場服務低碳轉型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碳信息披露是企業履行環保責任的有效方式,也是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重要內容。”該負責人認為,信息披露是資本市場的基礎制度安排,強化碳信息披露是資本市場服務低碳轉型發展的重要著力點。近年來,證監會和各證券交易所明確鼓勵上市公司披露社會責任報告和環境相關信息并建立相關規則,上市公司越來越重視碳信息披露質量,通過建立健全ESG制度與管理架構,主動踐行雙碳戰略,推動碳信息披露與企業發展深度融合,在綠色化、低碳化方面發揮了引領示范作用。
據該負責人透露,2023年,廣東省32%的A股上市公司發布2022年度ESG相關報告,家數相較2021年度增長了33%。被納入
碳市場的企業信息披露EGS報告更為積極,其中,納入全國碳市場的廣東上市公司ESG報告披露率為63%,納入地方碳市場的廣東上市公司ESG報告披露率為48%。上市公司非財務信息披露標準確定是國際性
難題,“盡管上市公司進行碳信息披露的比例在不斷上升,但披露的內容和披露質量與市場需求還存在一定差距,碳信息的可比性還不夠強,這些
問題都還需要我們不斷研究和探索解決。”該負責人強調。
“資金與資本的流動需要信息的引導,綠色金融的投融資活動需要對環境信息識別和評價。”該負責人表示,ESG是一種關注公司環境(E)、社會(S)、治理(G)績效的投資理念和企業評價標準。近年來,隨著“碳達峰”“
碳中和”等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推廣,ESG評級在資本市場及金融行業等領域受關注程度日益增強。與此同時,我國資本市場持續推進 ESG 生態建設,加大ESG政策供給。
據了解,證監會與多部委聯合發布了《金融標準化“十四五”發展規劃》,就提出加快制定環境信息披露標準,建立ESG評價標準體系等目標;完善監管規則,上交所和深交所優化ESG相關自律指引和信息披露要求,促進上市公司形成支持生態建設、履行社會責任的共識;豐富 ESG 產品,中證指數公司 ESG指數數量持續增長,不斷創新債券、基金等 ESG 金融產品;積極培育 ESG投資者,引導投資者從可持續發展、持續分紅、科技創新、穩增長等維度看到上市公司的價值創造能力。
“在一系列政策指引與推動下,ESG發展驅動效應明顯。”該負責人認為,立足我國國情和發展階段,建設中國特色ESG體系,將有利于推動各市場主體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也將有利于講好中國綠色發展故事,促進綠色金融活動更加活躍,推動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廣東資本市場緊緊圍繞提升服務國家戰略質效,積極發揮直接融資、資源配置和風險管理功能,在推進低碳經濟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一是大力支持綠色低碳企業上市融資,近三年來,廣東省新增低碳領域上市公司20家,累計IPO融資208億元,全省企業在滬深交易所發行的ESG相關債券存續313只,發行總額達2865億元;二是積極引導證券經營機構參與綠色投資,鼓勵證券基金期貨等機構多元化開展綠色業務,更好滿足經濟社會綠色投融資需求,廣東省內的證券公司作為主承銷商共承銷綠色債券和綠色資產證券化產品2822只,合計金額5.95萬億元,基金公司發行151只綠色主題公募基金,涵蓋ESG、環保、低碳、新能源等主題,規模995億元;三是推動綠色生態期貨期權品種上市。以服務綠色發展為宗旨的廣州期貨交易所設立以來,已成功上市工業硅期貨和期權、碳酸鋰期貨和期權等新能源金屬品種,助力光伏、鋰電等新能源產業更好利用期貨市場管理風險,提升產業韌性和安全水平。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資本市場要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引導資本滿足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投融資需求。”該負責人強調,廣東證監局將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證監會、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更加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功能,持續鼓勵綠色低碳企業直接融資,支持產業并購重組助力綠色轉型,強化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引導,推動證券基金期貨經營機構提升綠色金融服務,更好發揮期貨市場作用,服務廣東綠色低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