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科學》雜志上報告說,土壤吸碳減緩全球變暖能力可能被高估。隨著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上升,土壤中微生物分解碳的速度也會增加,從而向大氣中釋放更多二氧化碳,反而進一步加速氣候變化。
參與研究的俄克拉何馬大學教授駱亦其對新華社記者說,此前多數研究認為,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會加劇植物光合作用,從而把更多的碳輸入陸地生態系統中,減緩氣候變化,但陸地生態系統封存的碳數量不僅取決于碳輸入量,也受到碳流失數量的影響。碳流失主要是指以細菌和真菌為主的微生物分解土壤中的碳,把它們回復成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中。
同時在清華大學擔任講席教授的駱亦其說,他們比較了數十個二氧化碳富集實驗獲取的數據,并利用一個碳循環模型來評估土壤碳流失的速度。結果發現,大氣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加快了植物生長速度,隨之而來的是土壤釋放二氧化碳的速度加快。
駱亦其說:“我們的研究表明,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上升,可能不會像以前認為的那樣會增強土壤的固碳作用。這一研究也表明土壤碳也不像以前認為的那樣穩定,土壤微生物對土壤中碳的長期積聚施加的直接影響高于現有研究模型。”
研究人員同時也表示,碳循環研究中存在許多不確定性,還需要更多的實證研究,以進一步改進有關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