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國際環保機構綠色和平東亞分部發布《低碳競速2023——全球車企氣候行動與環境表現排名》(英文版)報告,指出2022年,全球
交通領域
碳排放量上升了2.1%,較上一年增長了137公噸。同年,全球道路交通領域的碳排放量達到全球總碳排放量的17.9%,其中乘用車的排放量占比最高。研究結果顯示,2018年全球乘用車碳排放占道路交通總排放量的45%。
10月25日,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從綠色和平
北京機構獲得該報告的中文翻譯版,發現《低碳競速2023——全球車企氣候行動與環境表現排名 》(以下簡稱報告)追蹤了全球15家最大的傳統汽車制造商的氣候行動與環境表現,主要從燃油車淘汰進程、供應鏈脫碳、資源減量和增效三個維度進行評估。其中,每個維度的權重與普通乘用車的生命周期排放量相對應,由于汽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中,燃料周期的碳排放占比最高,因此燃油車淘汰表現占評分比重相應較高。
在全球車企氣候行動與環境表現綜合評分方面,梅賽德斯-奔馳、寶馬、上汽、福特、通用列第一至第五名,大眾、斯泰蘭蒂斯、雷諾、現代-起亞、本田位列第六名至第十名,而日產、長安、豐田、長城、鈴木位列第十一名至第十五名。
在2023年的報告中,三家中國車企首次上榜,其中上汽集團排名第三,在純電動汽車銷量方面表現亮眼。總體而言,雖然電動汽車發展迅猛,但燃油車仍主導全球汽車
市場,主要汽車制造商現有脫碳目標不足以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1.5?C以內。
報告指出,當下受能源轉型等因素的影響,全球電動化轉型的競爭不斷加速升級。汽車制造商需要跟上消費者對于電動汽車的需求和不同市場相關
政策法規的要求。宏觀層面,作為全球碳排放的重要來源行業之一,汽車制造商在應對氣候危機的行動中責任重大。電動化和
碳中和的實現不僅意味著尾氣排放的終結,還將帶來汽車行業整體制造和原材料采購流程的重構。
該報告認為:當前電動車漲勢迅猛,但燃油車仍主導全球汽車市場。全球最大的15家傳統汽車制造商2022年的零排放汽車銷量為330萬輛,而燃油車的銷量為5550萬輛,占比94%;縱觀汽車行業,在零排放汽車銷量方面,傳統汽車制造商正在失去優勢。2022 年,15家全球最大的傳統汽車制造商的汽車銷量占全球總汽車銷量的74%,但它們的零排放汽車銷量僅占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