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志性事件
9月15日,生態環境部審議并原則通過《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10月19日晚間,生態環境部、國家
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了《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業內權威人士指出,《辦法》的發布,可以視為CCER啟動時間表中最重要的標志性事件。
CCER重啟監管
有了“基本法”支撐
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是通過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的重要制度創新。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社會學室主任陽平堅日前接受采訪時表示,《辦法》印發后,意味著廣受輿論關注和各界期待的CCER重啟監管有了“基本法”支撐。從事CCER交易的相關主體,包括項目業主、項目開發咨詢機構、審定
核查機構、注冊登記機構、交易機構,以及有意購買“核證自愿減排量”的用于配額清繳或履行社會責任的企事業單位和個人,都需要依據《辦法》的規定開展自愿減排交易活動。
陽平堅說,《辦法》共8章51條,7890余字,最核心的內容是圍繞自愿減排交易的各關鍵環節和參與主體,規定了項目業主、審定與核查機構、注冊登記機構、交易機構等各方權利、義務和法律責任,同時明確了各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的管理責任,并就相關違法違規行為作了具體處罰規定。
CCER重啟時間表:
還需要時間
生態環境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將以《辦法》為依據,持續推進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建設各項工作。其中包括,上線運行全國統一的注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為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啟動做好準備。
這是否意味著CCER重啟有了時間表?
“CCER重啟不是一個瞬時動作,而是一個由一系列標志性事件串聯起來的系統工程。”陽平堅說,除了基礎性制度《辦法》的出臺,還包括項目設計與實施指南、審定與核查實施規則等配套管理制度的發布,明確市場支持的領域,即CCER
方法學的發布,以及審定和核查機構名單的公開,當然還有全國統一的注冊登記系統、交易系統等基礎設施的上線。
今年8月17日,
北京綠色交易所發布《關于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系統交易相關服務安排的公告》,宣布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系統即日起開通開戶功能,明確了全國自愿減排交易的開戶主體、交易場所等重要信息。
陽平堅說,這意味著相關系統已經建設完成。因此,可以將《辦法》印發視為市場啟動時間表中最重要的標志性事件。當然,距離正式開展第一單交易,應該還需要一定時間。
市場規模短期不會很大
《辦法》明確,生態環境部負責組織制定并發布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方法學(以下簡稱項目方法學)等技術規范,作為相關領域自愿減排項目審定、實施與減排量核算、核查的依據。
陽平堅說,對第一批方法學可能覆蓋的林業、可再生能源等行業,將是直接利好影響。
據介紹,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啟動后,各類社會主體可以按照相關規定自主自愿開發溫室氣體減排項目,項目減排效果經過科學方法量化核證并申請完成登記后,可在市場出售,以獲取相應的減排貢獻收益。
陽平堅說,前期生態環境部就CCER重啟做了大量基礎性研究和技術準備工作,相關技術支撐機構就各個領域可能的減排量潛力也作了初步估算。
“啟動后的市場規模取決于首批納入交易的方法學類型”,陽平堅說,廣受關注的新造林和可再生能源自愿減排項目,可能會為市場帶來相當規模的優質減排量。當然,生態環境部門多次強調,要求各參與主體向全社會提供高質量、高度認可的減排項目,因此項目門檻相對會比較高,短期規模應該不會很大。最有可能優先進入市場的項目一定是減排效果好、真實性高、額外性強,且具有較大生態環境或社會協同效益的項目。
更多包容和耐心
一段時期以來,CCER重啟的消息受到社會高度關注。對此,陽平堅也表達了某種擔憂。
“碳市場是一個廣受輿論關注和公眾期待的熱點話題,關注度高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由于各方面高度重視,工作推進起來會相對順利;另一方面,過度關注伴隨著較高期待,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失望甚至招致不滿,甚至有不少不法分子利用這個熱點話題從事非法活動。”陽平堅說。
“例如,我在地方調研時多次聽到地方政府提到,一些企業要與地方簽訂各類
碳匯項目開發合同,有的合同暗藏各種套路,有的合同被用于包裝成各類非法金融產品,欺騙無辜群眾上當受騙”,陽平堅說,各界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同時,希望能充分利用公眾對
碳交易的高度關注,為公眾做好應對氣候變化、溫室氣體減排、碳達峰碳中和的科普,提升公眾對上述領域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