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第三屆“
碳中和高峰
論壇暨中國上市公司碳榜單發布會”在
北京舉辦。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現場注意到,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住建部原副部長仇保興在主旨演講中表示,“雙碳”設計容易產生一些誤區和碳監管的挑戰。首先,二氧化碳的壽命超過500年,任何的固碳或者
碳交易都要注意時限;其次,碳檢測一定要注重全生命周期;第三,不同場景進行的碳檢測、碳交易都需要精心設計,需要有
方法學的研究在先,而且這個方法學要向國際靠攏;第四,碳交易必須基于科學的碳檢測和碳監管。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住建部原副部長仇保興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仇保興在演講中介紹,對于“雙碳”路線圖的總結可以概括為七點:
第一點,路線圖的制定和碳監管完全是一種新的、跨學科的創新研究,沒有捷徑可以走;
第二點,“雙碳”要靠“雙創”引領,所有企業主體都可以參加,大部分減碳的新產業、新產品、碳交易模式和科技都在未來;
第三點,“雙碳”要對固有的知識進行更新;
第四點,建立一種新的碳監管的體系;
第五點,要排除偽減碳、虛減碳、“漂”綠、碳數據造假等,長期的斗爭過程中隱藏著大量新產業,所以碳
市場強烈呼喚誠信;
第六點,城市再次成為“雙碳”的競爭主體、創新的平臺,發展碳財政是完全可期的;
第七點,
碳排放、碳收益都必須鑒定明晰的產權,明確的主體性和方法學的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