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上午,2023年烏鎮綠色峰會場館綠證交易簽約儀式舉行。記者從國網嘉興供電公司了解到,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期間,烏鎮西柵景區和相關場館綠電供應量預計超過50萬千瓦時,相當于減少
碳排放量380余噸,將實現烏鎮峰會歷史上首次“綠電辦會”和嘉興歷史上第一次重大國際性活動全綠電供應。
在互聯網之光博覽中心的隔壁,新落成的世界互聯網科技館頂部整齊排列著一排排光伏板,這里發出的電能夠滿足整個科技館每天的基礎照明需求。“我們將通過這次綠證交易,讓大會舉辦區域100%用上風、光發出的綠電,并組建‘紅船精算師’
節能降碳服務團隊,提出‘政企居電’聯動的烏鎮用戶側節能降碳方案,精準用好每一度電,算好每一克碳排放。”國網桐鄉市供電公司“紅船精算師”李穎介紹,他們還將烏鎮西柵景區和互聯網之光博覽中心劃分成“會、展、景、居”4類電
碳管理空間,監測用電量并測算碳排放量,動態更新綠電余度,最大限度減少各時段非必要的電能消耗,實現精準節能降碳。
據介紹,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為零,有利于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因此被稱為“綠色
電力”。本次綠證交易,國網桐鄉市供電公司通過促成綠電交易、區塊鏈溯源等方式,推動烏鎮西柵景區、互聯網之光博覽中心、世界互聯網科技館、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全部使用“綠色電力”。峰會期間使用的每一度綠電均可驗證可溯源,相關點位綠電供應實現有跡可溯、有數可查、有據可證。
今年恰逢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舉辦的第10年,為做好峰會保電工作,國網桐鄉市供電公司在峰會電力保障百日攻堅大會現場發布了光伏E助手、數字孿生配電房、AI智能無人機、全域能量數字管控系統等10項科技保電成果,全面推進數字賦能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在數字技術的加持下,烏鎮電網的運營越來越有科技范。在今年烏鎮峰會召開前夕,烏鎮對全域電力線路進行了無人機AI巡視,并對實時回傳的信息進行遠程診斷研判。另外,在烏鎮重要供電電纜路徑的地下,還安裝了322個傳感器,用來守護電纜安全運行。這些傳感器可以檢測地面震動等,第一時間將數據回傳到保電指揮平臺,由“智慧能源大腦”根據數據自動研判周邊是否發生可能破壞電纜的施工,并及時發出預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