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歐盟溫室氣體排放貿易機制

2014-12-14 15:57 來源: 中國碳交易網

       《京都議定書》的一個有益創舉是引入基于市場的三個靈活機制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其中清潔發展機制(CDM)和聯合履約(JI)以項目合作為基礎,排放貿易(ET)則以配額為基礎。歐盟將建立溫室氣體排放貿易機制作為履行《京都議定書》目標的重要戰略,一方面控制履行京都承諾的減排成本,另一方面為2008年后參與全球碳排放貿易積累經驗。歐盟溫室氣體排放貿易機制(EUETS)覆蓋了歐盟現有25個成員國的近12,000個工業排放實體,占歐盟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45%以上。歐盟確信,通過排放貿易可降低履約成本35%,相當于到2012年每年增加13億歐元的收益。

       歐盟溫室氣體排放貿易機制的核心任務之一是由成員國制定詳細的國家分配計劃(NAPs),不僅要確定其總的排放上限,而且要列出被覆蓋的排放實體清單,更重要的是要確定分配給每個部門或企業在相關承諾期的配額數量。如果某個企業減排成果顯著,可以將用不完的排放權賣給其它企業,從而形成交易市場。這一機制對買賣雙方都有激勵作用,比單純交罰金的方法更能鼓勵企業自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如果企業完不成任務,超過排放限額的部分將被處以罰金,第一階段為每噸二氧化碳40歐元,第二階段將上漲到100歐元。

       歐盟溫室氣體排放貿易機制分兩個階段進行。從2005—2007年為第一階段,重在“干中學”,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從2008年開始的第二階段,正好與《京都議定書》的第一承諾期同步。在第一階段,只涉及CO2排放,參與部門僅限于少數能源密集型企業,如能源工業、有色金屬的生產和加工部門、建材造紙等生產部門。第二階段,各成員國可以單方面地將排放貿易機制擴大到其他部門或涵蓋更多溫室氣體種類,但要經過歐盟委員會的批準。法令規定各成員國在制定國家分配計劃時,第一階段要將95%的配額,第二階段90%的配額免費分配,剩余部分由成員國以拍賣或其他形式分配。同時,為了與部分成員國先行國內法律制度相協調,法令還允許一些應該覆蓋的排放實體第一階段暫時不加入排放貿易機制,留待第二階段再加入。英國由于建立了國內排放貿易制度并實施一系列相關的減排政策措施,就申請讓部分已經參與國內排放貿易制度的企業暫時不加入歐盟排放貿易機制。此外,歐盟排放貿易機制作為一個開放體系,法令允許參與的排放實體利用從清潔發展機制或聯合履約項目獲得的減排信用用于履約,這就給市場參與者提供了更多的靈活性,從而有利于降低市場價格和履約成本。

       排放貿易配額的分配對市場供求有很大的影響。排放配額作為一種市場交易的特殊商品,具有一定價值,由于大部分排放配額是免費分配,分配方法和過程的公平性難免受到這樣或那樣的批評或質疑。一些非政府組織和研究機構指出,各國為了國內經濟發展需要,急于追求本國重工業的發展而廣發配額,致使溫室氣體排放貿易制度在執行過程中面臨一定困境。只有成員國減少分配排放指標,歐盟的這項排放貿易計劃才能為減緩全球變暖真正發揮作用。因此,其下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協調各成員國之間的國家分配計劃和分配方法,使其更加透明。

       隨著《京都議定書》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和歐盟排放貿易機制于2005年1月1日正式啟動,標志著全球碳市場正在形成。全球碳市場包括以項目為基礎的減排量交易市場(主要指CDM市場)和以配額為基礎的配額交易市場(主要指歐盟配額市場)。雖然兩個市場的交易總量都呈現顯著增長的趨勢,但兩者交易價格之間一直存在著較大差距。歐盟排放貿易市場交易價格較高,一方面反映歐盟配額市場的供給和需求之間沒有實現均衡,另一方面也因為目前兩個市場只有部分連接,因為歐盟發令規定2008年后CDM項目產生的減排信用不能作為第一階段的配額使用。

       隨著2008年日益臨近,歐盟各國對CDM項目的需求必將增加,而中國正成為其CDM戰略的中心。作為全球溫室氣體減排行動的領導者和碳市場的主要需求方,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1次締約方會議上,歐盟代表呼吁各國加入并在2012年后建立一個全球統一的碳市場。盡管目前后京都國際氣候制度的走向仍不明朗,但國際碳市場是國際氣候制度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中歐雙方在此領域具有廣闊的合作前景。(來源于2006年6月6日《中國氣象報》作者:莊貴陽)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