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
減排是未來社會的大勢所趨。可持續發展是人們的共同愿望,但是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加劇了全球氣候的惡化,造成全球氣候升高,控制
碳排放成為人們的共識。現在西方發達國家利用
市場機制減少碳排放,把企業的外部成本內在化,是一個可取的方法。我們可以學習它們的經驗促使企業的減排,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
碳交易市場勢在必行。?
發達國家征收碳關稅促使我國
碳減排。?“碳關稅”是指主權國家或地區對高耗能產品進口征收的二氧化碳排放特別關稅。西方發達國家認為,自己實施強制性的溫室氣體減排
政策,而發展中國家沒有這樣的義務,必然會增加本企業的生產成本,進而影響相關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因此,通過征收碳關稅,可以促進“公平貿易”。
盡管對于少數發達國家提出要征收碳關稅,包括我國在內的許多發展中國家明確表示反對。這是因為征收碳關稅實際上違反了國際社會在過去達成的有關減少碳排放的基本原則,也違背了WTO的基本原則,尤其是有損于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但是從長遠來看,碳減排是必然的事情。建設我國碳交易市場可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產能,減少高碳產品受“碳關稅”和“碳稅”的沖擊。
我國建立碳交易市場的意義?總的來說,對于我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具體來說有以下意義:
一是增強二氧化碳減排的有效性。
碳市場提供二氧化碳減排的市場激勵機制,既可以有效減少現有二氧化碳的排放規模,又能形成低碳發展有效益、高碳發展受限制的示范效應,推動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產能加快淘汰,避免未來高彈發展路徑,在未來國際競爭中處于較主動地位。
從碳交易的內涵來看,企業在進行碳排放交易時,碳排放邊際成本較低的企業將處于極為有利的地位,其能夠剩余一部分碳排放許可額度并用于交易,從而獲得一定的收益;相反,碳排放邊際成本較高的企業則不得不支付一部分費用去購買碳排放許可額度。在追逐利潤最大化的動機驅使下,企業將會盡力加強自身的
節能減排能力。
二是鼓勵低碳技術研究與開發。碳市場為掌握低碳技術而降低減排成本的企業提供利益實現場所,還能為低碳技術研究開發提供資金支持,激勵各方面加大投入進一步開發和創新低碳技術。
三是充分利用新的經濟增長資源。碳資源已經成為世界上重要的經濟資源,一些發達國家利用碳資源開發和交易大量金融產品,開辟了新的發展空間,有效帶動了本國經濟增長。我國雖然有較大規模的碳交易資源,但由于沒有自己的碳市場,在國際市場中處于被動的資源供給地位,缺少定價話語權,價格被大幅壓低,效益難以得以充分體現,導致碳資源大量流失。
四是有利于盡快提供明確的市場預期。我國目前現有的
節能減排交易市場基礎設施尚不成熟,規模小,結構分散,沒有統一的機制和標準,市場缺乏統一和穩定的預期,不利于低碳領域市場主體的快速決策。這就迫切需要在政府的強力推動下建設統一的、透明的碳交易市場平臺。
從三重底線理論來看,我國正處于工業化時代,對環境的破壞比較嚴重,單靠政府力量無法改變殘酷的環境
問題,強化企業對環境的責任成為必然選擇。自然環境約束力日趨明顯,溫室效應愈發嚴重,全球變暖現象引發的一系列環境問題隨之而來,二環境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碳交易市場的形成在某種程度上為企業設置了環境底線。
從利益相關者理論來看,社會和政府是企業的間接利益相關者、強化型利益相關者、環境利益相關者,碳交易市場的形成是政府作為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的約束力,約束企業在環境上破壞度、二氧化碳的排放度,是一種相互制衡博弈的過程。政府與企業共同應對問題,保持合作,從而比較有效地解決碳排放帶來的一系列環境問題。
從博弈論來看,通過建立碳
排放權的交易機制,使得碳排放的邊際成本較低的排污企業可以通過自身的技術優勢或成本優勢轉讓或儲存剩余的排污權,碳排放的邊際成本較高的企業則通過購買的方式來獲得環境容量資源的使用權。中國建立碳交易市場,使得企業可以自由進行碳交易。企業所分配的碳排放額與開發減排技術所帶來的經濟利益相博弈,技術的先進導致分配到的排放額少,而技術的不先進又會導致企業大量去購買碳排放量,而企業與企業間也進行博弈,通過碳交易市場建立產生的一系列博弈過程促使企業相互合作,從而總體上可以有效地控制我國碳排放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