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住房城鄉建設部、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辦,住房城鄉建設部計劃財務與外事司、廣西壯族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中國建設報社承辦的第二屆中國—東盟建筑業合作與發展
論壇在南寧市召開。
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肖緒文以“綠色建造發展與推進”為題,從綠色建造的概念與內涵出發,分析如何通過綠色建造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
肖緒文表示,綠色建造是按照綠色發展要求,著眼于建筑全壽命期,通過科學管理和技術創新,采用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排放、提高效率、保障品質的建造方式,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工程建造活動。未來一段時間內,綠色建造應特別重視建造減碳,從前端、中端、后端和自然循環端同時發力,加速低碳示范工程,持續推動單體建筑、生態城區、市政工程、鄉村農房等各類低碳建筑的工程示范,以點帶面,作出切實成效,為國家實現減碳雙目標作出積極貢獻。
他指出,當前,綠色建造仍處在起步階段,還存在一些
問題:
一是對綠色建造的認識存在誤區。業界認為綠色建造在施工階段會耗費比一般的建筑施工付出更大成本。實際上,綠色建造是工程立項、設計和施工的一體化建造方式,目標是追求“環境效益佳,工程品質優,占用資源少,工程成本低”的基于工程全生命期的技術經濟效益最佳。
二是綠色建造推進力度不足。推進目標的實施,或是強制推行,或是強化激勵。在綠色建造的推進方面,我們存在差距,截至目前,還沒有一部綠色化發展的強制性標準,也沒有足夠的獎優罰劣的激勵
政策。因此,綠色建造的推進總體乏力、成效不明顯。
三是現行工程管理模式不利于綠色建造推進。我國工程建造廣泛推行的仍然是多元主體的建造模式,工程實施主體之間實際上是一種互為獨立,互相制約的關系,“工程總承包,負總責”的制度并未得到全面落實。這種責任主體缺位的工程建造模式,無法保障基于全生命期的工程建造綜合效益的最大化和最優化。
對于如何加速推進綠色建造,他建議,要實施強制政策,進一步加速改革現行工程項目管理體制機制,加速推進工程“總承包,負總責”的管理制度落實,加速培育基于工程全生命期的建筑師設計咨詢服務組織,切實提升惠及民生的綠色建造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