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了嗎?街頭騎單車的人越來越多了。居民和游客熱衷于騎行打卡,在各大社交平臺帶火了“City Ride(城市騎行)”的新興生活方式。
9月17日是世界騎行日,中國自行車協會對
北京、長沙、成都等8個城市的出行數據調研顯示,年初至今,全國城鎮居民每100次出行中,約有30次由“兩輪出行”完成。
美團單車數據顯示,全國共享單車用戶騎行時長同比增長超過6%,在北京、上海、廣州等超大規模城市里,騎行時長和里程數同比增長率均超過兩位數。2023年“六五環境日”時,武漢
碳普惠綜合服務平臺“武碳江湖”正式運行,該平臺對武漢美團單車用戶騎行產生的碳
減排量進行記錄,鼓勵個人踐行低碳生活方式。“共享共管共治”和“綠色慢行建設”激發城市騎行活力的同時,也讓出行環境更加有序。
共享單車出行普及率也越來越高
如今,在武漢的大街小巷,騎共享單車穿過街巷的市民隨處可見。在連接城市、鄉村的國道、省道、鄉道上,戴著頭盔穿著騎行服的自行車隊伍,時常穿梭而過。
中國自行車協會發布數據顯示,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自行車生產和出口國,目前自行車社會保有量超過2億輛。
30歲的武漢市民肖先生,是一名程序員。去年7月,他花3000多元購置了一輛公路自行車。只要有時間,且天氣條件允許,他就會放下手機,與朋友們一道騎行鍛煉身體:“平時上班我騎共享單車,周末去郊外騎專業車,生活離不開兩個輪子。”
共享單車出行普及率也越來越高。美團單車數據顯示,2023年以來,使用共享單車出行的用戶同比增長約20%,自行車出行的用戶基礎快速擴大。此外,截至9月17日,2023年以來各城市騎行減碳量排名前列分別是北京、上海、天津、
深圳、成都、武漢、昆明、廣州、西安、南寧、合肥、沈陽。
城市綠色慢行基礎設施日益完善
騎行里程和時長的增長,背后是城市綠色慢行基礎設施的日益完善。
新潮流離不開城市的新發展。近年來,不少城市都在加快建設適宜散步和騎行的專用路面建設。
在“十四五”時期,北京打造濱水慢行系統396.8公里;完成綠道系統350公里,并建設連接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至十三陵水庫昌平段42公里綠道以及永定河、潮白河等綠道,完成24條廊道建設工作,城市副中心步行道和自行車道總里程達到約1500公里。
廣東明確各縣(市、區)要建設“慢行系統”示范段各1條以上、景觀節點1-2個,建成互連互通的綠美生態網絡。
武漢將消除慢行斷點,完善軌道、常規
公交站點與周邊建筑物出口的風雨連廊建設,打造全齡友好、四季友好的慢行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