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許多國家已經陸續拋出不同形式的溫室氣體
減排承諾方案:2009年初,奧巴馬上臺后,一改布什政府的能源
政策,表示將在未來10年投入1500億美元資助替代能源的研究,以減少50億噸二氧化碳的排放。他還承諾要通過新的立法,使美國溫室氣體排放量到2050年之前比1990年減少80%,并拿抵稅額度來鼓勵消費者購買
節能型汽車。目前歐盟已經正式提出了到2020年在1990年基礎上減排20%、在達成國際協議的情況下減排30%的目標。澳大利亞已承諾2020年在2000年的基礎上減排5% ~15%,日本亦表示盡管有困難將盡快宣布其2020年的量化減排目標,其他發達國家的承諾方案預計也將陸續拋出。與此同時,發展中大國也拋出了承諾方案,如南非承諾其排放在2025年左右達到峰值,韓國宣布將在今年公布其2020年的減排目標。但是無論采取何種方案,世界各國均將大力發展可再生低碳能源作為減排溫室氣體和延緩氣候變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中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原煤仍占最大比例。據2010年統計數字,在一次能源消費中,原煤占70.45%,仍然屬于高碳經濟。近年來,國內大部地區頻繁出現霧霾現象,嚴重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空氣污染治理工作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為此,發展低碳經濟的呼聲日益強烈。2007年9月8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15次領導人會議上,本著對人類、對未來的高度負責態度,鄭重提出了四項建議,明確主張“發展低碳經濟”,令世人矚目。他特別提出:“開展全民氣候變化宣傳教育,提高公眾
節能減排意識,讓每個公民自覺為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做出努力。”
2009年9月,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國家主席胡錦濤出席峰會開幕式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中國明確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戰略任務,強調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在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進程中不斷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貢獻。建設“低碳型”社會已經成為中國的基本國策。
前不久,習近平主席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九次峰會時發表講話,宣布中方計劃2030年左右達到二氧化
碳排放峰值,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同時將設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由此,發展低碳經濟和建設低碳社會成為推動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國策。中國在應對全球氣候變暖與發展低碳經濟方面展現了作為全球性大國的責任與擔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