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富海低溫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富海”)完成C輪引戰融資。業內普遍認為,新一輪融資讓中科富海正式成為產業獨角獸。
近日,中科富海完成C輪引戰融資,融資總額8億元,為今年氫能領域單輪融資最大的一筆。
此前,中科富海已于2022年4月完成3億元B輪融資。該公司表示,本輪融資金額將主要用于裝備制造和氣體生產的規模和能力提升、技術研發、氫能和電子特氣以及綠色氣體業務布局等。去年,中科富海入選2022年中國潛在獨角獸企業,業內普遍認為,新一輪融資讓中科富海正式成為產業獨角獸。
本次融資由誠通混改基金和建信股權共同領投,國投招商、工銀投資、越秀產業基金跟投,原股東興業國信、中科先行創投、中科創星在本輪繼續跟投。不愿具名業內人士表示,中科富海現在市場估值約70億元。
中科富海表示,本次C輪引戰融資的順利完成,標志著公司進入了新發展階段,未來將進一步聚焦戰略目標,強化在綠色氫能、電子特氣、綠色氣體領域業務布局,持續提升裝備制造和氣體生產規模和能力,圍繞產業鏈需求完善技術創新體系,以高質量的發展為客戶、投資人和社會創造更多價值。
作為為數不多掌握液氫技術并持續深耕的企業,中科富海一直致力于解決氫液化裝備“卡脖子”
問題。中科富海表示,公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20K-2K制冷液化分離裝備核心關鍵技術,致力于提供液氫、液氦溫區大型低溫制冷裝備、氫和氦液化裝置、液氫液氦等低溫液體儲運設備等先進低溫裝備,以及氫能應用系統解決方案等服務,為我國科學研究領域和
航空航天、半導體等戰略高技術產業的自主可控發展提供關鍵支撐和保障。
“中科富海業務不光有氫能業務,還有大低溫、提氦、電子特氣和工業氣體業務。”中科富海低溫科技有限公司氫能業務中心總經理寧永強對記者表示,其中很多業務都是在中科院理化所低溫技術的基礎上轉化而成的核心技術和裝備,也承接了一批重點研發項目。在大型氦制冷系統、天然氣提氦、大型氫液化等方面極大地提高了國產技術水平和保障能力,這些都是被眾多國資以及社會資本看好的重要原因。
液氫技術領先
“資本市場認可的除了中科富海的低溫液化和高純氣體技術,還有其液氫和高純氫業務板塊發展潛力。”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在國內整個液氫板塊而言,中科富海是很稀缺的國產技術標的。
自2016年8月成立以來,中科富海在多個領域取得重要突破和進展。在液氫方面,中科富海國產首套民用領域1.5噸/天氫液
化工廠成功投產,首套國產化5噸/天氫透平大型氫液化裝置冷箱產品成功下線,標志著我國首次突破了大型氫液化裝置關鍵技術與集成創新。
寧永強表示,整體來看,此次融資對液氫產業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比如中科富海于近期收購了壓力容器生產企業廣東建成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未來將會對公司的氫能設備生產提供很大幫助。
“值得關注的是,我國液氫產業規模相較國外仍有很大提升空間,尤其在氫能重載
交通領域、石油煉化、電子和高端制造業,液氫應用仍一片空白,至今國內還沒有投入運營的液氫加氫站。”在
江蘇國富氫能技術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戰略總監魏蔚看來,當前,氫能產業發展已到達前所未有的高度。由于液氫技術壁壘比其他領域高得多,國內能夠做液氫的企業屈指可數,液氫領域更能孕育出萬億級的市場。
巨大升值空間
魏蔚指出,事實上,國內現在能夠做氫液化的投資標的非常少,國富氫能、中科富海等擁有液氫業務的企業受到追捧,是因為投資人看到了液氫產業的巨大升值空間。“目前,我國氫能產業在燃料電池汽車、氫能熱電聯供、電解水制氫等領域與國際技術水平差距不大,甚至有些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但是總體而言,我國氫能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大規模進行液氫儲運。”
我國液氫技術距離歐洲、美國等發達國家仍有差距。以美國為例,美國基于氫膨脹制冷的液氫,10年前就已達到10萬噸/年的產能量級,而現階段我國每年液氫產能僅有百噸的量級。
事實上,我國從上世紀60年代起就開始了氫液化相關的技術和裝備的研究,并于上世紀70年代先后建成了
吉林吉化和
陜西興平兩個氫液化裝置。上述兩套氫液化裝置均為我國自主研發的全套設備,只是其采用的是較為原始的Linde-Hampson循環,結構簡單,效率低,目前已基本被淘汰。目前我國大型氫液化裝置設備的國產化在研究機構和企業的努力下,已實現了關鍵技術突破,在更大型的氫循環液化系統方面,還需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