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削減碳排放協議顯得雄心勃勃,但中國仍需要設計碳排放稅征收制度以切實執行中美兩國許下的行動目標。”
在12月5日舉行的財新中國改革橫琴
論壇上,瑞典財政
政策委員會主席、諾貝爾經濟學獎評委會委員約翰•哈斯勒(John Hassler)分享了他對《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及兩國
減排目標的觀點。
約翰•哈斯勒指出,作為世界上兩個最主要的碳排放國,能夠達成如此大規模的減排目標確實令人欣喜,但他指出“減排的行動目標如何轉化成為切實的制度設計,是中國今后將面臨的
問題。”
他推薦,碳排放稅可以有效解決歷史污染者和排放者的歷史責任問題,也將為未來解決氣候變化問題提供支持。他指出,中國目前大比例提高減排目標,為達成如此高目標,碳排放稅顯然是更加高效率、透明,可以促使中國高碳、能源密集型產業在短期內實現較大減排。
“我樂觀地認為,碳排放稅并不會威脅中國經濟的增長。相反,在不同生產領域實施碳排放稅,可以減少礦石使用,會對中國起到引導作用。”約翰•哈斯勒說。
中美雙方于今年11月12日共同發表了《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宣布了各自2020年后的行動目標。
中國計劃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峰,并計劃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美國計劃于2025年實現在2005年基礎上減排26%—28%的全經濟范圍減排目標并將努力減排28%。
約翰•哈斯勒是斯德哥爾摩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經濟學教授。哈斯勒教授在麻省理工學院取得博士學位。隨后在斯德哥爾摩大學授課。他的研究領域涉及動態經濟學、社會流動性、增長和環境變化。自2009年12月以來,他出任諾貝爾經濟學獎評委會委員。他也是瑞典財政政策委員會主席,負責評估政府的經濟政策。